以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推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22-11-01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产业升级是加速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市场主体是实体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导力量。市场主体的生产能力、服务能力、创新能力等是推动产业升级、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因此,必须培育好、发展好、规范好各类市场主体,才能为产业升级、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在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更加重视质量、效率和动力的全面提升。产业升级意味着产业从低技术、低生产率状态向高技术、高生产率状态演进,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容。市场主体是从事生产和交换具体活动的组织和个人,是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是产业升级的主要推动者、实践者,市场主体的发育状况深刻影响着产业转型升级的成效。

市场主体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推动者,是引领产业升级的主导力量。当前全球科技创新活跃,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驱动着经济社会发展。市场主体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成果转化等环节的参与者和实践者,在获取更高利润的激励下不断改进技术、扩大产品规模、提升产品质量,直接影响或主导产业转型升级过程。各类市场主体具有准确把握市场需求、敏锐寻求发展机会的显著优势,在市场竞争中会不断创新生产经营方式引领产业转型发展。因此,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有助于推动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有助于新技术、新工艺、新业态的出现,最终实现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培育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是加快产业转型、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根本举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巨大成就,一个重要原因是改革过程中不断加强对市场主体的培育,通过市场机制引导市场主体自觉投入经济建设,产生了持续的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产业转型升级受经济发展环境、资源禀赋等诸多因素影响,但更多受到市场主体内部动力的驱动,各类市场主体的发育状况、行为模式等深刻影响着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和成效。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将推动资源向更高效率的部门集聚,形成市场主体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的良性循环,切实增强产业升级内生动力。

市场主体是产业发展和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提。近年来各类市场主体保持着稳定增长的态势,为我国经济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但也要看到,受国内外不确定性因素增加等的影响,市场主体发展目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创新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以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虽然我国市场主体的创新规模有所提升,但总体创新能力仍然不足,创新活动主要集中在少数企业。市场主体普遍存在研发投入不够、关键技术供给不足、基础创新研究缺乏等共性问题,产业整体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有待提升。二是市场主体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引领作用没有充分释放,还有很大潜力。近期经济下行压力大、消费和投资需求偏弱的背景下,市场主体的活力有所不足,不仅影响自身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三是发展韧性不足,抗风险能力亟须提升。部分市场主体缺乏灵活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危机应对能力较弱,制约了所在产业应对不确定性风险的能力。

市场主体的发展壮大是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微观基础。传统的市场主体培育政策主要集中在宏观层面,通过调控政策直接扶持或引导市场主体发展,在扩大市场主体的规模和数量上取得显著成效。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继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强政策保障。聚焦各类市场主体的关切,更好地支持和服务各类市场主体健康发展。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与市场规则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充分发挥其引领产业升级的作用。推动民营企业发展,通过减税降费、健全融资支持制度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切实解决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题。通过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减免社保费用等措施切实降低个体工商户经营成本,并采用进一步释放经营场所资源、依法进行豁免登记等方式方便个体工商户进入市场,有效落实“个转企”优惠政策。积极营造尊重和鼓励企业家创新创业的社会环境,更好地激发、保护、弘扬企业家精神,为产业升级积蓄持续动能。

二是以“放管服”为切入点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改革,稳步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商事制度改革等,切实减轻市场主体行政负担。创新监管方式,健全市场监管规则和制度,以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和政府职能转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政府管理和服务,有效提高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三是以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健全和完善现代产权制度,为市场主体提供稳定持久的激励。完善要素市场发展,促进资本、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和完善大数据市场。消除地方保护、行政性垄断、城乡分割等壁垒,推动市场竞争朝着更加公平更加充分的方向发展。畅通市场主体退出渠道,健全清算注销制度等,完善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

【责任编辑:语谦】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