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强调要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  发布时间:2022-11-23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作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宏观调控理念与思路的重要创新。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予以提出,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202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提出“宏观经济治理”概念,指出要“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制”“进一步提高宏观经济治理能力”。“十四五”规划纲要赋予“宏观调控”更加丰富的内涵,首次提出“目标优化、分工合理、高效协同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这意味着,中央将宏观经济政策框架纳入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局中加以系统谋划。

从“宏观调控”到“宏观经济治理”,重心从“调控”转移到“治理”上,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特征日益清晰。就目标体系而言,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不仅兼顾了传统宏观调控关注的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等基本目标,而且囊括了民生保障与生态治理等重点内容;就治理方式而言,宏观经济治理体系要求从全局出发、从系统出发,在多重治理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

高质量发展对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提出新要求。高质量发展是党的二十大确立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以创新为动力,要求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积极营造鼓励创新的制度环境,着力破除一切不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强对基础性创新的支持。以协调为特点,要求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在战略全局上处理好国内大循环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城乡区域等各方面关系。以绿色为本底,要求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通过制度安排、法律规范、政策支持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以开放为途径,要求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积极参与并推动经济全球化,主动开展各国之间协调沟通,提出中国方案,彰显大国担当。以共享为目的,要求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补齐民生短板,增进人民福祉,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重点是加快推进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现代化。加强和完善党对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集中统一领导,加强制度化建设,完善信息披露机制,着力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有效性和针对性,不断提高党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中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加快推进宏观经济治理法治化进程,科学界定我国宏观经济治理的内涵与外延,明确宏观经济治理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战略定位,积极探索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宏观经济治理法律的基本原则和可行路径。健全宏观经济治理方式,充分用好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主要政策工具,系统把握区间调控、定向调控和相机调控,形成内在有机结合机制,不断提高宏观经济治理的有效性。注重跨周期调节和逆周期调节相结合,以跨周期调节为补充,补齐逆周期调节短板,有效平衡经济增长、金融风险、经济结构等多个目标之间的关系,为宏观经济调控预留足够政策空间。注重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在坚持以我为主的前提下,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更好地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历史和实践证明,理论只有在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中才能永葆活力。立足新发展阶段,习近平经济思想引领宏观经济治理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创新,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创新了宏观经济政策框架。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着力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语谦】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