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质量强国 夯实中国式现代化根基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23-09-13

作为我国质量领域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国际性质量会议,中国质量大会近日在成都召开。本届大会以“经济复苏中的质量变革与合作”为主题,邀请各方代表共同探讨新形势下的热点质量话题和质量管理前沿内容,与大会平行举办的“质量之光——中国质量管理与质量创新成果展”多维度直观展示了一批我国质量创新的前沿成果。当前,质量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日益凸显,质量强国建设已经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质量强国建设,有助于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形成。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制造业堪称实体经济的“动力引擎”,是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2022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近30%,制造业规模已经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制造大国的地位愈加稳固。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我国必须着力化解产业体系的结构性矛盾,全面提升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其中,解决质量问题是主要的突破口,我们需要大力实施产业基础质量提升工程,协同推进质量技术研发与产业应用,构建更高水平质量基础设施,完善质量治理体系。通过具有中国特色的质量强国建设,推动制造强国建设稳步向前迈进,提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精气神”,筑牢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质量强国建设,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每一次质量领域变革创新都促进了生产技术进步、增进了民生福祉。在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断迭代升级,从“有没有”“多不多”逐步转向“好不好”,需求结构呈现出多维度、多层次、多变化等特征,质量治理变革必须与之相适应。从消费升级的角度看,我国的品牌影响力稳步提升。国际品牌价值评估机构“品牌金融”发布的“2023年全球品牌价值500强榜单”显示,中国有79个品牌入围全球品牌500强,总价值占比17.9%,上榜的中国品牌总价值较2010年增长1190%。广泛的数据与案例表明,通过实施质量提升行动,着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可以在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消费需求的基础上,发现并创造新型消费需求,让老百姓享有更加丰富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持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质量强国建设,有益于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最终惠及全球消费者。从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关系看,一个国家的创新体系和产业体系必须与国际市场深度互动,才会在较高水准的需求激励下,不断提升供给水平,质量恰恰就是连通供给侧和需求侧的桥梁。“质,信也”是中国古代的质量思想,在时下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优良的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是中国企业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与合作的“通行证”,是促进国际国内双循环畅通运行的先决条件。未来,我们更加需要提升质量治理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练好质量“内功”,在保证自身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性的同时,以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为维护全球生产和供应格局稳定作出贡献。

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就质量强国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作出系统部署,为今后一个时期推进质量强国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瞄定质量强国建设目标,加快落实各项建设任务,搭建起更适配的质量供给体系、更高水平的质量基础设施体系、更加现代化的质量治理体系,一定能够不断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质量根基。

【责任编辑:语谦】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