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当今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征之一,全面深化改革让全体中国人受益的同时,也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信心。5年来,一批涉及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等改革全面发力,各领域标志性、关键性改革相继推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四梁八柱”基本确立。
再出发只争朝夕
发端于2013年底的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深刻变革和伟大实践。这一年的11月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的“再出发”——
这次会议提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还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被认为是党的改革理论的又一重大突破。
同年12月30日,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充分表明了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居住证制度全覆盖能否实现,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能否实现,教育均等化能否惠及所有学龄儿童……3年多来,全面深化改革面临新环境、新问题和新挑战,“啃硬骨头”“涉险滩”成为改革步入深水区后的关键词。
坚持问题导向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和路径选择。从备受关注的央企酬薪、财税、司法等制度改革,到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医疗、教育等体制改革,一项项牵扯深层次利益调整的“烫手山芋”,一个个以前不敢碰、不愿碰的“硬骨头”,陆续被突破,向世人传递出“改革无禁区”“改革就是要‘动奶酪’”的明确信号。
改革一方面要敢于动真格,另一方面更要务实有担当。这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3年多来沉甸甸的“成绩单”可见一斑:
2014年,中央深改组确定的80个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中央有关部门完成108个改革任务,各方面共出台370个改革方案;
2015年,中央深改组确定的101个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中央有关部门完成153个改革任务,各方面共出台415个改革方案;
2016年,中央深改组确定的97个重点改革任务和128个其他改革任务基本完成,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还完成了194个改革任务,各方面共出台419个改革方案。
今年上半年,中央深改组已审议60多个重点改革文件。
数字背后,是中国蹄疾步稳、不断前行的改革进程。正如外媒所评价的那样:“没有一个国家像当今中国这样,以一种说到做到、只争朝夕的方式全面推进改革进程。”
关键领域破冰前行
“经过3年多努力,一批具有标志性、关键性的重大改革方案出台实施,一批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举措取得重大突破,一批重要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成果正在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主体框架基本确立。”在2016年12月30日召开的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三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了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国有企业改革是重中之重。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发布,国企改革“施工图”进一步明晰。5年来,从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启动到盐业、油气等重点行业改革推进,从激发非公经济活力到强化产权保护和激发企业家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为稳增长、调结构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活水清流。
价格改革一直是块“硬骨头”,特别是电力、天然气、通信、交通运输等领域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仅难度大、涉及面广,而且市场敏感度高。党中央、国务院抓住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的有利时机,进一步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截至目前,我国价格市场化程度总体已超过97%。
曾经“九龙治水、各管一段”的河流污染治理,一直是分割管理体制下的老大难问题。随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推进,发端于基层的“河长制”上升到国家层面全面推广实施,成为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不仅如此,合力探索推进各类空间性规划“多规合一”,推进用能权、排污权、碳排放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深入推进国家公园体制、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试点,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完善,越来越多人在天蓝、水清、地绿中收获了幸福感。
同时,党中央把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作为重要抓手,不断加强党的制度建设,有效解决了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增加了党的凝聚力、战斗力、领导力和号召力,党风政风焕然一新。刀刃向内的政府“自我革命”,通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持续推进,用政府的“减法”换回市场的“加法”“乘法”,使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
全力向纵深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把全面深化改革比作建造大厦的话,头三年是夯基垒台、选材备料、立柱架梁的三年,这个重要的阶段性目标达到了,实现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就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3年多来,这项伟大的改革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改革的“四梁八柱”已全面确立。但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在奔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道路上,改革需要凝聚更多的力量,不断向纵深推进。
全面深化改革,新在全面,难在深化。强调“深化”,就是强调改革不能浮于表面,必须向纵深推进。如何把改革推向纵深?最基本的一条,就是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浸透到改革的各个环节,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让改革的成果看得见、摸得着、能分享,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
强调“深化”,就是强调要保持改革定力、攻坚克难,以“钉钉子”精神贯穿改革的主线。随着改革走向纵深,一些深层次问题就会随之而来且更加错综复杂、交织叠加;改革如同逆水行舟,不能因为困难就裹足不前,要用改革的办法来解决诸如去产能、去杠杆、降成本等老问题新矛盾,唯有“持之以恒”,方可“行之更远”。
强调“深化”,就是强调要站高望远、面向未来,用行动来回答新时期下中国道路怎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怎么发展等一系列重大历史课题。要抓长效机制,要用系统、发展的眼光,正确看待局部与整体、短期和长远等关系,科学认识、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这一发展大逻辑,将改革进行到底!
全面深化改革,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改革越深入,越要注意协同,既抓改革方案协同,也抓改革落实协同,更抓改革效果协同,促进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朝着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聚焦发力。
(本文摘自《经济日报》 作者:顾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