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这些论述明确了新形势下改革开放的方向、立场和原则,深刻把握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和重大任务,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就是始终不渝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始终不渝地坚持改革的人民立场。
1.坚守改革初心: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推进改革的出发点、落脚点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义无反顾地肩负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把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思想指导和价值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在新形势下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矛盾多、难度大,要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任务越是艰巨、目标越是高远,就越是需要回望初心、牢记使命。要坚守改革初心,牢记改革“为了谁”,因为它是改革从哪里出发、改什么以及怎么改的根本依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推进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唯有如此改革才能大有作为。”因此,牢牢扭住、紧紧围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在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中不迷失、不偏航、不走样,才能确保我们党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通过改革发展造福人民群众。
通过改革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就是要紧紧抓住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制定治国理政的战略方针、推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切实举措;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就是要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扩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益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环节和方面;就是要创造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就是要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发扬锲而不舍的钉钉子精神,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2.汇聚改革力量: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
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改革开放事业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和积极参与,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它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历史和实践都已反复证明,任何一项伟大事业要取得成功,都必须从人民中找到根基,从人民中集聚力量,由人民共同完成。违背人民意愿、脱离人民支持,任何事业都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人民是党和国家事业的力量源泉。失去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因此,没有人民参与和支持,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有了人民的拥护和赞成,改革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越不过的坎。
改革开放已走过40年,留下来的大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甚至是牵动全局的敏感问题和重大问题,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着更为艰巨的任务和挑战。应对新考验,没有捷径可循,只有牢牢依靠人民、密切联系群众,坚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凝聚起13亿多中国人民的磅礴力量。“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只有依靠13亿多人民的力量,改革方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就要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就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人民实际利益和需求出发去制定改革方案,引导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改革,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为深化改革开放夯实群众基础。
发挥群众首创精神,就要真正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使全体人民都满腔热情地投身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就要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在人民的实践创造中汲取营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方面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智慧”。只有坚持从群众中来,认真倾听人民呼声,充分反映人民意愿,及时发现、总结、概括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才能获得正确反映客观规律的真理性认识,才能制定出符合客观规律的改革决策。同时,改革的方案必须拿到群众中去实践和验证,使正确的意见和认识为群众所掌握,成为群众实践的思想武器,从而转化为改造世界的实际行动。
3.检验改革成效: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 应作为衡量改革成败的根本标准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全面深化改革是依靠亿万人民、为了亿万人民的宏伟事业,衡量和检验改革成效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人民是否满意。
改革是充满艰辛曲折的探索。推进任何一项重大改革,都要涉及复杂关系的处理、重大利益的调整,这就是站在什么样的立场、秉持什么样的原则来看待和处理复杂利益关系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遇到关系复杂、难以权衡的利益问题,要认真想一想群众实际情况究竟怎样?群众到底在期待什么?群众利益如何保障?群众对我们的改革是否满意?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及时总结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充分调动群众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最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进。”如何进行科学顶层设计、如何判断制度是否科学正确,归根结底要由实践和人民来检验。因此,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重大问题,从人民利益出发来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改革的每一项重大决策和举措的出台与实施,都应坚持重心下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改革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证明:谁能“以百姓心为心”,谁能听懂、听从人民的心声,谁就能获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谁就能获得最终的胜利。自诩高明、脱离人民,或者凌驾于人民之上,则必将被人民所抛弃。
坚持评价和检验改革的人民立场和人民标准,就要切实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和重点的辩证统一。要优先考虑、重点解决人民呼声最高、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人民立场和人民标准为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提供了根据。只要我们时时处处以人民的呼声为指引,紧紧依靠人民的力量,把改革的各项举措落到实处,就一定能攻克体制机制的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破解根深蒂固的难题,打赢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战。
(本文摘自《光明日报》 作者:冯秀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