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要求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习近平同志指出,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体而言,它包括七个有机组成部分。
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首先要依靠科技创新来提高实体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协同发展主要指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等协同发展。其中,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和宗旨,要大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不断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意愿和能力;人力资源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要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人才队伍。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市场经济的魅力在于公平有序竞争。只有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才能确保各种资源得到有效配置。一方面,要破除妨碍形成统一市场的各种规定和做法,破除地方保护主义,使各类市场主体都能依法自由自愿平等地进入和退出市场;另一方面,要建立讲规则、讲诚信、竞争有序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保障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
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收入分配如果不能体现效率,就会导致平均主义和发展停滞;如果不能促进公平,就会造成收入差距过大,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发展。因此,要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调动人们发展经济热情和潜能的最有效体制。各地应遵循市场规律,积极发现自身比较优势,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体系,努力把自身比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从而实现区域良性互补、城乡融合发展、陆海统筹整体优化,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发展的目的是为了增进人民福祉。人民福祉不仅包括分享经济发展成果,还包括享受优美生态环境。只有坚持绿色发展,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单纯以提高GDP数量为目的的发展,不仅不能给人民带来福祉,反而会因环境污染损害人民幸福。因此,必须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开放型经济。当前,应及时总结对外开放经验,推动建设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更好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继续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交流合作,使我国对外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的方向转变。
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政府和市场各有自身的优势和发挥作用的领域。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其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一方面,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从而形成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良好局面。(李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