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北京主持召开了科技领域改革先锋代表座谈会。会上,40年100位“改革先锋”中的五位科技领域“改革先锋”称号获得者巨晓林、孙永才、潘建伟、包起帆、叶聪,结合亲身经历畅所欲言,忆往昔,表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创新事业进行到底。
帷幕拉开 建功立业
1978年,盛况空前的全国科学大会隆重召开,开启了“科学的春天”,也拉开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大幕。从此,无数科技工作者得以在改革开放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角。对这一点,科技领域的改革先锋们深有体会。
“改革开放的40年,是我国轨道交通发展速度最快的40年,也是我国轨道交通装备技术实现从追赶到超越的40年。我们建成了世界领先的轨道交通装备产品技术平台和制造基地,以‘复兴号’为代表的铁路机车、客车、货车、动车组和城轨地铁车辆等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为我国交通事业提供了强大的装备支撑,为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动车组走向世界奠定了坚实基础。”“复兴号”高速列车研制的主持者孙永才说,改革开放40年来,从“绿皮车”到动车组,从“万国机车”到“复兴号”,从普通铁路到高速铁路,从“追赶时代”到“引领时代”,一次次速度的飞跃,见证了我国科技创新的巨大进步和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
孙永才说,“复兴号”的背后,凝聚着无数科技工作者的心血,仅在国内,中国中车就联合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25所一流重点高校,中国科学院等11家科研院所,51家国家级研究实验室,组织68位院士、2万多名工程技术人员携手攻关,凝聚起了中国高铁创新的强大“引擎”。
“我只是一名长期工作在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人员。‘改革先锋’的荣誉不仅仅属于我个人,更应属于全国千千万万辛勤工作的科研人员,是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了发展的好机遇,搭建了建功立业的大舞台,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我们都是亲历者、参与者,更是见证者、受益者。我走过的路,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一个普通职工命运变迁的路。”“港口装卸自动化的创新者”包起帆介绍,他历经了机修工人、技革员、工程师、码头公司经理、集团技术副总裁、技术中心主任、上海市政府参事、华东师范大学物流研究院院长等众多工作岗位,和同事们一起先后开展了130多项技术创新,其中3项获得国家发明奖,3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44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6项获得日内瓦、巴黎、匹兹堡等国际发明展览会的金奖,获得了何梁何利技术创新奖、世界工程组织阿西布优秀工程奖等荣誉。
“我国目前99%的电气化铁路、100%的高速铁路和99%的城市轨道交通,都是改革开放这40年修建的,其中60%以上的电气化铁路、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由中国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公司建成开通,这得益于中国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公司鼓励群众性创新活动。” 知识型企业职工的优秀代表巨晓林介绍,中国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公司以“技能大师工作室”为龙头,以“劳模创新工作室”“职工创新工作室”为载体,充分发挥群众性技术创新的基础性作用,为职工的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等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企业创造了丰厚的经济效益,也使得中国能参与印尼雅万高铁、以色列城市地铁等项目,向全球推介中国技术、中国标准和中国制造。
放眼全球 占据制高
“改革开放以来,孙家栋、袁隆平、王选等老一辈杰出科学家为中国的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目前我国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我们这一代科技工作者的责任非常重大。”量子信息研究的创新者潘建伟说,当代的科技创新一方面要聚焦在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领域,解决“卡脖子”问题,打破国际垄断和技术壁垒,有效支撑相关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要聚焦事关国家长远发展、可能催生变革性技术和产业革命的战略必争领域,占据科技制高点,成为领跑者和开拓者。
“改革开放让我们中国科技工作者有了占领世界科技革命战略制高点的条件和实力。”潘建伟说,比如,经过十余年的努力,他们已经建立起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实验研究平台,取得了多项国际领先的原创性成果,为我国在国际量子科技版图上占据一席之地尽了一份力量。当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的预定科学实验任务成功完成后,不仅奥地利,包括德国、意大利、加拿大、瑞典等科技强国的科学家也先后主动请求加入我国的量子卫星项目中开展合作研究。
潘建伟表示,正是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科技制度的不断创新与完善,使得我国的科技事业正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我们科技工作者正处在一个不断实现和超越梦想的光荣时代。
“改革开放40年,我国对深海科研的投入给我们创造了机会,能让我们团队去探索更深更广的海洋,让我们向地球海洋最深处发起挑战成为可能。”载人深潜事业的实践者叶聪说,在“蛟龙号”之后,越来越多的潜水器进入大众视野,像“潜龙号”“海马号”“海龙号”“海燕号”“海翼号”“海斗号”等。我国现在拥有载人潜水器、有缆遥控潜水器、无缆自治潜水器、光纤遥控潜水器,还有水面和水下滑翔机,已经具备了这种谱系化的潜水器研发实力。
叶聪表示,目前我国已经开始了万米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的研制,三个阶段的设计已经完成,关键技术和工艺得到了突破,部件的加工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相信团队能够在几年内实现万米深潜,去推动整个世界海洋科学和技术的进步。(记者 袁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