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报:产业升级须实体经济与科技并举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发布时间:2019-11-06

在当前产业技术变革、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与中国经济转型的历史性交汇期,我国经济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日前在山东济南举行的第三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论坛“聚焦主业实业 争当高质量发展主力军”平行论坛上,专家和业内人士集聚一堂,就聚焦主业实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相关话题进行交流。他们认为,实体经济仍是未来依靠,强化科技支撑、做精做强做“绿”制造业,是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三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论坛“聚焦主业实业 争当高质量发展主力军”平行论坛会场。记者 郭绪雷 摄

实体经济仍是未来依靠

“现在我们总喜欢说第三产业占比有多高,但实体经济还是根本。”在谈到经济重心时,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宋志平如是说。

宋志平认为,我国14亿人口的市场不可能都靠国外的大供应商来供应。要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发展实体经济是现实需求。与此同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大国,包括“一带一路”倡议在内的建设,都必须有制造业、实体经济做基础。实体经济必须做好、好上加好。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实体经济一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体。”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彭华岗也认为,实体经济为我国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增强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建国初期,我国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分工,产业经济规模得到显著提升;如今,中国制造加快走向“中国智造”,在航天、高铁、核电、移动通信等重要领域跻身世界领先位置。

彭华岗说:“实践充分证明,我们依靠实体经济创造了辉煌的过去,也必将依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

“我的血里流着柴油,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围绕发动机的变化、心无旁骛攻主业,即便搞了一些副业,也是为了相得益彰地支持主业。”在山东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谭旭光眼中,制造业企业对实体经济不仅要不离不弃,还要高度聚焦。

他说,房地产行业形势大好的时候,山东重工潍柴集团的老厂区有着800多亩闲置土地,但潍柴从没有想过要盖房子。“尽管山东重工旗下的潍柴集团收购了意大利的法拉帝游艇,但那也是因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发动机都在游艇上,收购游艇生产企业是为了服务发动机板块。”谭旭光说。

把大路货做出高品质

发展壮大实体经济重在制造业,也难在制造业。与会专家和业内人士建议,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智能制造为主要方向,持续向高端化迈进,切实把大路货做出高品质。

“没有好的产品和技术肯定是不行的。”中国一汽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徐留平以一汽旗下的红旗轿车产品举例说,一汽集团对产品的要求是“让消费者第一眼就被强烈吸引”。他说,一汽集团以此为标准,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的品质。今年1到9月,一汽集团红旗的销售增长将近300%。

彭华岗认为,面对新一轮的产业变革,谁抓住了创新,谁就能有主动权。要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着力加强合力创新,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应用,推动创业成果产业化,使创新成为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

同时他提出,大力倡导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价值观,引导企业员工树立匠心、严谨认真,塑造更多的中国品牌,实现中国制造业真正的革命。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从制造业的生产层面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一是“数据驱动”,将数据贯穿到企业的一切活动、一切过程、一切产品中;二是“软件定义”,以软件提升产品和制造过程;三是“虚实结合”,通过数据的收集加工处理,提高研发、产品、服务。尤其是装备制造业,以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混合现实技术,意义重大。

李培根还提出,企业要“整体联系”、有系统观。他说,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从更大的系统上看问题。今后企业从产品到企业的宏观战略,都应该放在一个更大的系统来考虑。

要区块链 也要水泥厂

“即便是高铁,每一个桥墩子也都是水泥做的。”宋志平说,没有落后的行业,只有落后的企业和落后的技术。让传统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才最符合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宋志平笑言,现在一些人听到水泥就挠头,觉得是污染环境的产业,但其实现在的水泥企业都是“花园工厂”。“今天我们要绿水青山,需要区块链也需要水泥产业。”他说,绿水青山不是把实体经济都关掉后的绿水青山,而是用科技和技术达到的绿水青山。

“选好一个人,放权不干扰。”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民说,企业家对实体企业发展的作用至关重要,股东尤其是国有股东应该创造良好的环境,让企业家“一根筋”地、心无旁骛地干好一件事,培养更多“一辈子干一件事”的企业家。

宋志平指出,当前国企改革还需要解决财富和分配的问题:要把一部分财富给经营者,还要把一部分财富给骨干和员工,这样企业才能真正有活力。他说,根上是要让企业家有积极性,让技术人员有积极性,让经营者和员工有积极性。没有这三个积极性,国有企业的改革就很难深化。

一些企业家也对为企业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如,谭旭光表示,希望政府部门能真正当好“店小二”、做好“保姆式”服务;宋志平说,希望能让企业真正变成所有者、经营者、员工共享的平台,成为他们实现理想的基石。(记者 陈灏 王志 袁军宝 萧海川)

【责任编辑:赵艺涵】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