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前,我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综合试验区落地山东,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进展备受关注。如今,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已经全面起势,正朝着“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优势”的下一阶段目标,加速向前迈进,一幅生动的产业布局新图景在齐鲁大地徐徐展开。下一步,山东将重点发力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十强”产业,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第三批优选项目也已启动在即。
2018年1月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同意设立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这是全国第一个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综合试验区。《方案》指出,加快提升济南、青岛、烟台核心地位,形成三核引领、区域融合互动的动能转换总体格局。到2022年,“四新”经济占比达到30%,基本形成新动能主导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已经全面起势,并加速向前迈进。”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周连华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就在一周前,他在第三届中国企业发展改革论坛上发布了《山东新旧动能转换报告》,公布了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成绩单。报告显示,山东省新动能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16年的39%提高到2018年的48%,“四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16年的20.7%提高到2018年的25%左右。
这样的成绩背后,正是近两年来,山东加快淘汰落后动能、加快提升传统动能、加快培育新动能、加快增强创新能力、加快深化改革开放、加快释放市场活力的努力。
近两年来,全省治理“散乱污”企业超过11万家,关停化工生产企业1500多家,化工园区从近200家压减到85家,今年前三季度,高耗能行业投资持续减弱,下降20.9%。
近两年来,钢铁、化工等产业重组迈出较大步伐,日照钢铁精品基地、烟台裕龙岛炼化一体化等项目顺利推进,启动实施“万项技改”,加快推进投资500万元以上的技改项目6543个。
近两年来,省级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深入推进,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挂牌运营,布局建设20家“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916家,今年突破1万家;住鲁院士达到73人。
近两年来,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24条、拓展消费市场12条、“六稳”30条等一批制度创新成果陆续出台,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新旧动能转换促进条例,有效制度供给不断增加。
近两年来,省属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迈出坚实步伐,各级权属企业近60%实现混改,整合组建了山东港口集团、山东机场集团、山东文旅集团、山东颐养健康集团。“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市场活跃度进一步增强,今年前三季度,新登记市场主体163.2万户,增长40.2%。
……
站在新的起点上,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将再蓄新势、谋新篇。
周连华告诉记者,下一步,将聚焦聚力高质量发展,坚定信心,统筹推进,奋力作为,加快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
蓝图已绘就,一揽子举措蓄势待发:毫不动摇做大做强“十强”产业位列首位。“归根到底,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在于高素质产业,目标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山东产业结构偏重,有两个70%的特征,就是传统产业占工业比重约70%,重化工业占传统产业比重约70%,产业大而不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较突出。”周连华说,这也是为什么山东要提出“十强”产业,毫不动摇做大做强“十强”产业的原因。
具体而言,将大力推进“十强”产业集群式发展,实施“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倍增计划,开展46个“雁阵型”产业集群和70个领军企业入库培育工作,加快形成产业规模效益和特色品牌优势。把重大项目建设牢牢抓在手上,按照竣工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四个一批”的要求,聚焦重点投资领域制定加快重大项目建设的工作方案,对投资500万元以上的新建项目和技改项目进行调度跟踪,着力破解项目落地制约因素,推动项目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此外,毫不动摇增强释放创新、改革、开放“三大动力”。继续实施好省级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启动实施“卡脖子”关键共性技术攻关行动,组织实施150项大科学计划项目,安排200项“卡脖子”技术攻关项目。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突破口,推进国企“倒计时”改革,通过资本证券化、引入战略投资者、入股民营企业等方式,3年内省属企业混改户数和资产占比均超过75%,资产证券化率达到70%,改出“国企资源+民企机制”的新优势、新活力。加快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开展“管委会+公司”和“亩产效益评价”等改革试点。高标准推进自贸区和上合示范区“两区”建设,做好“一带一路”沿线、日韩市场的开拓,加快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毫不动摇夯实“放管服”、干部人才、制度创新、交通运输“四大支撑”。坚持“放管服”一体推进,加大力度推进制度创新、流程再造,打造手续最简、环节最少、成本最低、效率最高“四个最”的办事流程,最大限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放大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等新型高端平台作用,加快集聚新旧动能转换急需紧缺人才。全面实施通道建设工程,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到明年年底,全省高铁通车里程将超过2100公里。
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以创新为突破口,以“十强产业”为抓手,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山东为全国书写了新旧动能转换的样本,探索了高质量发展的产业转型之路,还将续写新的成就、贡献新的智慧。(记者 孙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