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陕汽控股汽车总装厂车间内景。下图:陕汽控股员工正在测试“天行健”车联网平台。记者 张 毅摄)
10月1日,天安门广场。在受阅方队中,48辆陕汽军车格外引人注目,这是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第六次亮相“大阅兵”。
此次受阅军车涵盖12种车辆类型,分列7个受阅方队,涉5大兵种,集中展现了半个多世纪以来陕汽控股专精主业的初心与能力。
陕汽控股始建于1968年。51年前,公司自主研发出延安牌250型重型军用越野车,结束了我国“有炮无车”的历史。如今,陕汽重卡已跻身全国前三,陕汽军车也名扬全国。
正向研发实现创新驱动
走进陕汽控股汽车总装配厂,全柔性生产线上,每3分钟就可下线一台X5000长途标载物流牵引车,日产量达440辆。
“X5000是我们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长途标载物流牵引车,车辆自重较之前降低200公斤,耗油量降低4%。车上还配备了我们最新研发的驾驶行为评分系统。该系统可对驾驶员的行为习惯、车辆性能等做数据分析,帮助司机矫正不规范操作,相当于为驾驶员随身匹配了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司机’。”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科强说,该款车型下线仅1个月,订单已过千辆。另据了解,今年前三季度,陕汽控股已销售各类汽车14.07万辆,实现2.1%的销售增幅。
作为一家有半个多世纪历史的老牌企业,自主、担当是陕汽控股与生俱来的基因。作为全行业最早“进军”新能源载重商用车领域的“排头兵”,陕汽控股先后参与承担了3个国家“863”项目、2个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取得了2069项专利;相继研发出中国首款单一燃料纯天然重型商用车、中国首辆高压缸内直喷LNG重卡、国内首家国四标准柴油—天然气双燃料重卡。其中,陕汽控股参与的“重型商用车动力总成关键技术及应用”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由其主导编制的GB/T 36883-2018《液化天然气汽车技术条件》国家标准已于今年5月1日实施。
“2018年,我们的天然气重卡实现销售1.8万辆,今年上半年销售突破万辆大关,已完成包括甲醇、纯电动和氢燃料动力在内的全线新能源技术储备。”刘科强告诉记者。
“开放式自主正向研发”是陕汽控股以创新驱动发展的精髓。刘科强介绍,多年前,公司完成了与湘火炬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资产重组,并先后与奥地利斯太尔、德国MAN合作,开发出以奥龙S2000、德龙F2000、德龙X3000为代表的名牌重卡和第三代重型军用越野车,使重卡制造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
同时,陕汽控股还搭建起以“我”为主,高校、科研机构、产业技术联盟、海外研发机构、政府有关部门等多方协同的生态化研发体系。近年来,陕汽又与国内外高等院校联合成立“重卡新能源研究开发与应用实验室”“车联网与智能汽车测试技术”创新联盟,形成重卡、中卡、大中型客车、微型车、专用车等全系列商用车自主研发平台及支撑体系。
此外,陕汽控股每年还组织召开创新大会,并拿出上千万元对创新成果和个人进行奖励;建立起公司层、系统层、部门层分层管理的“两阶三层九类”创新工作管理体系;创建了5个以劳模、工匠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形成了“人人关注创新、人人支持创新、人人参与创新、人人都能创新”的企业文化。
统计显示,今年,陕汽控股以逾654亿元的营收跃居中国500强第276位、中国机械500强第20位,成为拥有100余家参控股子公司,总资产563亿元的大型商用车制造商,跻身重卡行业“第一阵营”。
“黄金供应链”助产品领先
9月1日,218辆陕汽天然气动力自卸环保渣土车交付雄安新区。此次交付客户的重卡配备了“潍柴发动机+法士特变速箱+汉德车桥”等一系列“王牌”部件,被业界称为陕汽“黄金产业链”的集中亮相。
所谓“黄金产业链”是指一系列优质供应商组合。在陕汽控股决策层看来,整车和零部件全部领先标志着真正的行业领先。基于这一理念,他们从2005年开始先后与世界500强企业康明斯、国内发动机巨头潍柴动力等展开深度合作,形成了重卡行业独一无二的“黄金产业链”,进而实现了整车和零部件的全面领先。
同时,陕汽控股还建立起“柔性制造、刚性执行、快速交付”的运行方式,实现订单7天排产、3天锁定,计划按序执行率达到98.5%,周转天数由2.8天降至1.8天,打造出独具特色的陕汽生产制造模式。目前,公司产品已覆盖军用越野汽车、民用载货汽车、专用汽车、大客车、重型车桥等类别,形成了四大类近1000个品种系列。
“黄金供应链”也为陕汽控股“走出去”奠定了基础。目前,陕汽控股已在海外拥有27家4S店、200余家一级经销商、330余家售后服务网点、100余家配件网点和23家配件中心库。同时,还在13个国家和地区建成了本地化工厂,实现了从一般贸易到技术转让、本地化生产和配套的升级,产品出口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各类商用车累计出口超过17万辆。
得益于“黄金供应链”的集成优势,今年前三季度,陕汽重卡出口实现订单13274辆,同比增长44.99%;实销12252辆,同比增长55.58%,继续保持效益增长远快于规模扩张的高质量发展态势。
以“用户”为基准逆向投入
不久前,陕汽控股与徐州蓝海运输集团签署了400台重卡TCO托管协议。
TCO托管是用户将车辆后期维护托付于陕汽控股专业售后团队的全生命周期维护服务模式。通过自主研发的大数据平台,公司可以24小时全天候监视车辆情况,发现潜在问题第一时间联系司机,将车辆故障等消灭在萌芽状态,帮助用户建立“以养代修”的用车理念和习惯,保证车辆高效运行。目前,陕汽TCO托管业务规模达1.5万辆,业务量同比增长200%,配件收入突破10亿元,实现了全国区域线上销售全覆盖。
从关注产能、质量、市场规模到关注“产品全生命周期和客户生存状态”是陕汽控股经营战略的重大升级。早在12年前,陕汽控股就率先发布“中国卡车司机生存蓝皮书”,并连续多年举办“卡车司机节”。随着智能车联网技术的发展,这种以“用户”为基准的逆向投入为企业打开了新的“利义兼得”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陕汽控股又针对卡车行业智能化管理发展趋势,与西安交通大学共建“陕西商用车车联网工程研究中心”;在全行业首家推出“天行健”职能车联网平台。该平台由车载智能终端、管理网站和云储存三部分组成,可通过CAN总线(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工业数据总线)、发动机ECU和车辆传感器等采集车辆运行位置、油气耗、驾驶行为、故障诊断等数据,并将数据传输到数据库进行处理,最后通过PC端或APP展现在用户面前,实现车辆运营全过程透明管理。目前,平台入网车辆已超过50万台,入网大型物流公司逾200家。
2020年,外资商用车投资股比限制即将放开。面对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袁宏明信心满满:“我们50余年心无旁骛,致力于中国商用车自主品牌发展,始终坚持走中国商用车自主研发之路,以创新驱动引领企业发展。陕汽控股的目标是做全球领先的商用车品牌。我们已经提出了‘再造一个新陕汽’的目标,即到2035年,陕汽全系列商用车业务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新能源乘用车业务成为行业重要力量,销售收入突破2000亿元。”(记者 张 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