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酬改革、市场化经营、混合所有制改革多措并举
海鹰航空:乘“双百”东风 做改革“尖兵”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发布时间:2020-06-18

市场拓展屡创佳绩,经营业绩增长40%;市场化选聘人才,改革薪酬分配,员工工作积极性和效率大幅提升;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这是中国航天科工三院海鹰航空通用装备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海鹰航空”)入选国企改革“双百行动”一年以来交出的“成绩单”。

作为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和航天科工集团唯一的无人机研发企业,海鹰航空正在借力“双百行动”深化改革,加快布局中高端无人机创新研发和产业化发展。在海鹰航空董事长马洪忠看来,当前无人机行业竞争激烈,亟须通过改革转换机制、提高效率、提高企业竞争力。“以前很多事情不敢想,‘双百行动’是一次非常好的契机,让企业紧盯短板和弱项,对症下药,初步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改革之路。”马洪忠说。

薪酬改革打破“大锅饭”

一直以来,用工形式单一、长期平均主义的“大锅饭”制度,使得海鹰航空薪酬分配市场化程度不高、薪酬增长与业绩考核挂钩不紧密,一系列问题导致整个公司上下或多或少都有安于现状的思想。

想要破局,薪酬改革势在必行。2019年,海鹰航空试水建立市场化员工薪级体系,将岗位与薪级相剥离,过去以职称、身份、资历为标准的薪酬模式被打破,“依贡献分配,鼓励价值创造”的模式逐渐建立起来。

海鹰航空综合管理部副部长贾妍表示,以市场总监薪酬为例,改革后采用“基薪+考核绩效+市场提成”模式,每年年初与总监签署年度责任书,依据责任书的承诺业绩决定总监基本薪金,并根据项目利润、市场拓展难度等兑现提成,让收入和业绩相挂钩。“全面推行量化考核,职工薪酬分配随产量、质量、效益浮动调节,合理拉开收入分配差距,做到收入能增能减和奖罚分明,充分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贾妍说。

与薪酬改革相呼应,人才引进管理机制也得到进一步优化。在现有人才引进制度的基础上,海鹰航空推行市场化选聘高级管理人员和高层次技术人才,2019年引进一名职业经理人和3名市场总监,同时根据领军、核心骨干、独当一面三类人才需要,引进45名社会成熟型人才。“公司建立起‘一岗多责’‘一专多能’的市场化、梯队化、专业化人才队伍,并持续探索引进人才后评价体系建设工作,进一步激发人才潜能。”海鹰航空综合管理部副部长任雪皎说。

2019年,海鹰航空推行的机制改革初见成效,员工尝到了改革带来的红利,收入增加了,生产效率也再次提高,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8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较上年增长20%以上。

马洪忠表示,“双百行动”以来,公司产量增长、质量提升、职工增收,干部职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员工有了奋斗的内生动力。

市场化经营加速破局

借着“双百行动”的东风,海鹰航空还在市场化经营上进行革新。

过去,科研与市场两支队伍互相独立,导致研究人员在前期研发环节中无法深刻理解市场难点,科研与市场互相脱节,产品在激烈竞争面前成本难以下降。

2019年,海鹰航空结合市场需求对公司组织机构进行改革重组,将部分产品的科研部门与市场部重组为中小型无人机事业部和靶机项目部,提升产品的市场响应能力并降低研发成本。在这一升一降中,科技成果转化、市场开拓及批量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

在市场这根指挥棒下,公司还进行了业务能力的调整和革新,从“卖无人机的公司”转变为“系统方案解决商和运营服务商”,根据客户需要提供方案设计、产品、运营服务一揽子保障。同时为各业务部门下达经营“责任书、责任令”,营造出“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企业氛围。

海鹰航空资产运营办公室主任陈泊霖表示,经过一年的努力,公司“无人机+云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已羽翼丰满,基于“云服务”打造的数据产品日益完备,信息服务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目前海鹰航空的小型长航时无人机等多款民用无人机逐步进入了国土巡边防控、自然资源管理、气象探测、应急救援保障和海洋巡查监视等多个应用领域。

激发活力探索混改“试验田”

开展市场和改革探索的同时,海鹰航空也围绕混合所有制改革进行研究和分析,混改路线图逐渐清晰。

陈泊霖介绍,海鹰航空今年将完成战略投资者和社会资本的引入,进一步发挥海鹰航空在无人机领域的资源优势,增强核心产品的研发能力,健全产业链,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新模式。目前公司已经与多家投资机构、多个地方政府进行了对接,并签订了战略投资意向书。

面向员工持股,海鹰航空研究制定了股权激励实施方案,采用股权出售的激励方式,对公司重要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实施股权激励。“我们将吸引和留住公司关键核心人才,让入股员工与企业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共担市场竞争风险,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马洪忠说。

“双百行动”推行至今,海鹰航空经营业绩显著提升,较上年增长40%以上,科研立项数量和研发经费投入均创历史新高。

一年以来,海鹰航空上下也深刻地认识到,改革绝非纸上谈兵,而是要动真格的。“改革要针对问题,即清晰地认识到企业有哪些瓶颈。另一方面要立足市场,要分析研究市场的需求是什么,通过市场这个指挥棒,把住改革的方向,管好产业的大局。”在谈及对企业改革的经验时,马洪忠说。

马洪忠也表示,破除改革坚冰并不容易,但这是大势所趋,既要有大刀阔斧的勇气,更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这样才能谋求更好更快的发展。

【责任编辑:赵艺涵】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