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是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推动绿色发展是提升我国制造业竞争力的必然途径。
2016年6月,工信部出台《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绿色制造体系初步建立。《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了我国工业绿色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并提出到2020年,绿色发展理念成为工业全领域全过程的普遍要求,能源利用效率、资源利用水平、清洁生产水平大幅提升,绿色制造产业快速发展、体系初步建立。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外公布2020年首批工业节能诊断服务任务清单,加快推动节能诊断服务机构与企业对接。不止于此,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开展工业节能监察、培育节能环保规范企业、加大绿色设计产品推广力度……近年来,围绕工业绿色发展这一关键命题,各项政策举措相继出台落地。
绿色发展沿产业链加快推进
踏入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主厂区,看不见污染,闻不到异味。钢企本是排放大户,何以抖落身上一层“灰”?
步入厂区,答案浮现眼前——只见在烧结设备的机头处,连接着最大直径8.5米的烟气管道,管道及设备上密布着大大小小上千个检测仪表,实时监控排放等情况。
眼前的这一超大结构体是太钢烧结烟气超低排放改造设备。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能源环保部部长马良介绍:“设备改造后,能有效降低颗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去年全年,太钢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同比下降50.6%。”
生产变清洁,能耗也在降低。炼造钢铁,电力消耗巨大,如何将生产过程中的余热余能收集起来,转热为电,对绿色转型中的企业是一场不小的考验。
马良展示了一组数据:2015年,太钢吨钢综合能耗为547千克标煤,到去年这一数值降为538。“547已是国内领先水平,变为538看起来降幅不大,却是一次次自我加压向各个环节要节能空间的成果。”马良说,去年企业投运了一组低参数余热发电设备,由于这部分余能可利用性不高,一般企业不会利用,但要想能耗更低,就必须想办法“吃干榨尽”。
向产业链上游看,115公里外,山西平遥县,“绿意”也在山西省平遥煤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蔓延。“煤化企业绿色发展,清洁生产是关键。”平煤集团党委副书记常天星在平煤工作40余年,近些年,他亲眼见证了平煤的绿色转型历程,“早几年工厂里花草树木不少,但老实说还能闻到焦化味,这几年下大力气搞清洁生产,味道渐渐没有了”。
空气质量的好转,得益于平煤的焦化升级改造项目。“煤化要经过洗选、炼焦、脱硫三道主要工序,其中排污主要在炼焦环节。”常天星说,找准症结后,企业在炼化环节增设了不少废气收集装置,让废气无法“四处逃窜”的同时,收集工业余热作为热源,还能满足居民供热需求,一举两得。据介绍,平煤可解决平遥县区域的6万余户居民20万人800余万平方米的冬季供热需求。
从煤炭化工延展到钢铁工业,在山西,能源产业链绿色化正在加快推进。“与2015年相比,2019年全省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25.8%,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17.4%。”山西省工信厅节能处有关负责人说。此外,2017—2019年,全省消纳煤矸石、粉煤灰、脱硫石膏、冶炼渣等工业固废约800万吨,一大批能量系统优化应用、低品位工业余热利用改造项目已落实到位。
从山西看向全国,“十三五”以来,各地区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工业绿色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工信部节能司有关负责人介绍,2016—2019年,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超过15%,相当于节能4.8亿吨标准煤,节约能源成本约4000亿元,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同期,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累计下降18%,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积极贡献。以钢铁行业为例,二次能源自发电比例提升至50%,通过推广轧钢、焦化废水和城市中水回用技术,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累计减排废水3亿立方米,节约新水21亿立方米。
工业园区带动制造企业整体迈向绿色发展
工业的一抹绿色既借由产业链向纵深延展,也在通过园区向四周辐射。
在江苏苏州,以苏州工业园区为载体,园内工业企业正在整体迈向绿色发展。从产业结构看,与传统制造业园区不同,苏州工业园区以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转向绿色发展,痛点在哪里?
“能耗!”苏州工业园区经济发展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些产业在清洁生产上不成问题,但电力和天然气等能源使用规模大,园区平均每年能耗相当于500万吨标准煤。
对症下药,苏州工业园区开出药方:限制增量,优化存量。“一方面在项目招引方面,以能源消耗设定入园门槛,严格控制高能耗项目企业入驻。”该负责人清晰记得,去年要引进一家主营大数据中心的企业,进入能源评测阶段,发现每年能耗将近10万吨标准煤,将一举成为园区排名前几的用能大户,最终再三考虑决定放弃。
另一方面,积极引入能源管理解决方案供应商,为园区内工业企业提供能源诊断,有针对性地制定节能优化综合解决方案。
园区绿色产业的蓬勃发展,极大带动了区内制造业企业提升绿色能力建设与绿色技改的热情。
走进园区内的欧莱雅尚美工厂,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屋顶和草坪上安装的6500多块太阳能板。“这些太阳能板装机容量为1.5兆瓦,年发电量可达160万度,可供工厂全年13%的电力消费需求。”工厂总经理全志辉介绍。
“像尚美一样,2015年以来,共有200余家企业开展了绿色能力建设项目。”苏州工业园区经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园区能源审计工作已在2015年实现重点用能单位的全覆盖,目前已扩大至能耗1000吨标煤以上工业企业。2015—2019年间,百余家企业进行了400多个项目改造,实现节能量8.38万吨标煤。
工业企业和园区是生产制造过程的重要载体,也是绿色制造体系构建责任主体。工信部节能司有关负责人说,“十三五”以来,各地工业企业、园区创建多家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示范企业,充分发挥试点示范的突破带动作用,在电子、纺织、钢铁、化工等多个重点行业成功研发了一批制约行业绿色转型的关键共性技术,辐射和带动了重点省份或区域工业高质量发展。
巩固成效仍需从技术创新和放管服改革发力
生产方式的绿色化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这就意味着,工业企业不仅要实现生产过程清洁化、高效化,更要将绿色制造的理念贯穿于生产全流程。据了解,不少制造业企业正在将绿色制造作为下一步的转型方向。
“当前我国工业绿色转型虽然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成效并不稳固,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工信部节能司有关负责人指出,下一步应在技术创新、政策体系上持续用力。
——以技术创新驱动工业绿色发展。“全面推行绿色制造相比实施末端治理,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该有关负责人说,下一步要由单项技术、单项工艺、单种产品的创新,向大规模、集成化、深层次创新转变,聚焦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开发节能环保集成技术,提供绿色制造系统解决方案。
——以放管服改革创新工业节能管理方式。一方面,应深入挖掘节能潜力,通过完善节能监察执法和节能诊断服务“双轮驱动”的工业节能管理机制,激发企业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另一方面,也要进一步完善财政、价格、税收、金融政策,推行绿色金融,持续释放工业绿色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