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29日电 国资委29日在京举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媒体通气会,介绍中央企业在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去产能、压减法人层级、加强参股管理等方面取得的工作进展和成效。
图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媒体通气会现场
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表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优化布局结构、充分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
——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现历史性突破。截至2020年11月底,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市政社区管理等职能分离移交、教育医疗机构深化改革等基本完成,航天科技、航天科工等21家中央企业完成率均达到100%。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完成92.1%,中国航发、中国石油等13家中央企业完成率达到100%。厂办大集体改革完成98.1%,累计安置在职职工171.2万人。
——中央企业去产能目标任务提前完成。2016年以来,中央企业关闭退出钢铁产能1644万吨,煤炭产能1.19亿吨,整合煤炭资源2.4亿吨,妥善分流安置职工12万人,提前完成去产能总体目标任务,企业经济效益持续提升,布局结构不断优化,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中央企业压减法人层级工作持续深化。截至目前,所有中央企业的管理层级控制在5级以内(含5级),法人总数累计减少超过1.7万户,减少比例超过30%,有效防范企业管控风险,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例如通过压减管理层级,70家企业管理层级明显缩短,最长管理层级压缩至5级,75家企业管理层级低于4级,约占全部中央企业的80%。压减工作开展以来,中央企业累计减少人工成本350亿元,减少管理费用298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由44.6万元增加到59.3万元,提升比例超过30%。
——加强中央企业参股管理取得积极成效。按照国资委组织部署,各中央企业加快处置低效无效参股股权,切实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目前已清理退出187项,收回资金34.5亿元。同时,强化国有股权管理,依法履行国有股东职责,并加强财务管控,有效防范参股经营风险。此外,严格字号等无形资产使用,切实维护央企品牌价值;加强制度建设,巩固提升自查整改成效。
——“处僵治困”工作取得决定性成果。2016年以来,国资委对2041户困难子企业进行处置治理,明确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僵尸企业”和特困企业处置治理任务。截至2019年末,纳入“处僵治困”工作范围的2041户子企业已实现经营扭亏,基本完成主体工作任务,近700户僵困企业实现市场出清,累计分流安置富余人员超过80万人,近七成富余人员实现内部退养或转岗,富余人员安置工作平稳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