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报:国企改革“改”出新活力“创”出新局面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发布时间:2021-04-25

大国重器,凝聚中国智慧。从北斗卫星导航到华龙一号,央企一项项硬核科技背后都凝聚着中国“智”造的原创力量;改革破浪,尽显中国经验。从结构调整到混改上市,国资国企一项项大刀阔斧的改革正激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迈入“十四五”,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开启新征程,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宏伟蓝图正徐徐展开,“升级版”混改迎来深层次突破,被定义为“十四五”央企头号任务的科技创新,将成为助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

结构调整 蓄势突围

作为“十四五”时期的重点任务,新一轮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正换挡提速。

按照国资委企业改革局公布的2021年工作安排,今年要稳步推进化工、钢铁、信息等领域中央企业战略性重组,指导企业聚焦国家战略,积极稳妥开展并购工作。适时组建新的中央企业集团,做好油气管网资产重组收尾,做好新中央企业划转接收等工作。支持以医疗健康为主业的中央企业进一步整合资源,培育竞争力强的医疗健康集团。深化中央企业钢铁煤炭去产能工作。

央企层面,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正蓄势突围。目前,中国中化与中国化工,中国普天与中国电科,中国宝武与太钢集团,鞍钢集团与辽宁本钢等重组正加速落地。

保利集团总经理张振高表示,“十四五”期间,保利集团将通过专业化整合、深化改革、管理提升、资金注入、协同创新、出清退出等方式,进一步突出和做强重组企业主业,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使重组企业保持行业领先地位,成为各自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和排头兵。同时,保利集团将按照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功能定位,以及国有资本的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要求,结合主业发展实际,有序有效推进并购重组。

政策层面,一系列重磅举措正酝酿出台。据悉,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意见以及国有经济结构调整指引有望加快下发,“十四五”全国国有资本布局与结构调整规划以及“十四五”中央企业总体规划纲要亦有望加快制定实施。

“今年化工、钢铁、煤电、信息、医疗健康等是重组重点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将加码布局。”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认为,下一步国有企业重组应注重产业链的专业化整合,要强化核心产业链,集聚和配置科技创新资源,形成更强竞争力。同时,在国企重组中要更加注重培育和壮大国内市场。

混改上市提速加力

今年以来,中金辐照、黄金珠宝、南网能源相继登陆A股,奏响国企混改上市新乐章。

“上市是混改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支持鼓励中央企业通过上市渠道实现混合所有制改革。”国务院国资委新闻发言人彭华岗近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对一些上市公司国有股比例过高的,鼓励支持引入战略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更好地转换机制,推动上市公司质量的提高。

资本市场已成为国企混改的“主阵地”。数据显示,中央企业资产总额的65%已进入上市公司,近九成利润来源于上市公司。

“改革是激发企业内生活力的重要源泉。”中国宝武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德荣表示,2021年,中国宝武将以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为契机,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上市工程、实施具有宝武特点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工程、实施市场化经营机制创新工程,推动改革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中国宝武提出,三年行动中,要完成子公司“宜混尽混”“已混深混”,原则上一级子公司完成改制上市。

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企业研究室副主任李红娟认为,未来,从中央到地方会有一批优质国有企业集中上市。通过企业核心业务或整体上市,调整和优化股权结构,健全公司治理机制,优化市场化用人用工考核评价机制和薪酬分配机制,形成市场化的运营和创新创业的国企新机制,最大化激活企业内生发展动力。

科技创新注入新动能

作为科技创新的国家队,“十四五”时期,提升中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国企改革关键着力点。

从中国核、中国芯到中国车、中国船……中央企业不断创新、不断突破,攻克多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擦亮中国制造“新名片”。

4月10日,由中核集团中核二三承担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气体注入系统复合管道产品制造项目在广东惠州全部完成,最后一批产品将于近期运往法国。该系统是最高级别的真空部件。

近日,由中广核下属北京广利核系统工程有限公司研发的我国自主核级数字化仪控平台“和睦系统”,首次在核电站应急柴油机仪控系统领域实现应用。

3月17日,芯片制造重要一环取得突破。中国电科旗下装备子集团成功实现离子注入机全谱系产品国产化,可为全球芯片制造企业提供离子注入机一站式解决方案。

近日,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中船动力集团自主研发的船用低速双燃料发动机(CX40DF)首台机在江苏镇江出厂交付,这意味着我国自主掌握了中小缸径船用低速发动机设计、制造和试验验证技术,初步构建起船用低速机研发技术体系。

李红娟认为,未来一段时期,国有企业改革创新和高质量发展,重点在于构建以企业为先导,以科技创新和技术创新为核心,以增强创新要素凝聚力和协同创新为抓手,打造一支以企业为带动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充分发挥国有经济在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前瞻性战略性产业领域的引领作用。她建议,应探索支持企业创新的多元化政策工具,继续推进政府补助政策,加大对企业的补助力度。改革科技成果权益管理,积极探索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的改革试点。并促进政产学研深度融合,高效推进企业国际科技合作。

【责任编辑:赵艺涵】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