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南京西华门外,这座古城的第一盏电灯亮起,大唐南京发电厂111年红色电力事业在历史的长河里随之点亮。
在历经革命与改革发展的奋斗历程中,这座百年老厂勇于探索、敢于争先,走过一条以电力源源不断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创业、创新之路。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快速成长为当时江苏最大的火力发电厂;1997年建成国内第一个城市环保示范电厂;近年来又建成了我国第一家燃煤智慧电厂……”大唐南京发电厂厂长王丙化说。
1950年,处于恢复发展期的南京市用电需求量很大。而在大唐南京发电厂的前身下关发电厂中,1万千瓦的3号机组因年久失修,发电量逐渐仅有额定量的70%,影响南京市区电力供应。恢复供电刻不容缓,1950年起,该厂对机炉设备逐台进行恢复性大修。而大家对原产于国外的机组却似乎无从下手。
“怎么办?”对技术比较了解的工人李士海反复琢磨,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将汽轮机转子装在发电机上,用马达带动发电。
“试试吧。”接下来的12天,李士海与班组技术人员连续奋战,自主创造了车制汽轮机迷宫板新技术,提前38天完成检修发电机组任务,确保了南京市区供电。1950年,李士海也被评为南京市首位全国劳动模范。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显现,如何降低污染、节能降耗,成为电力行业面对的一大课题。2013年,随着国家大气环境保护政策要求,大唐南京电厂再次投入“能源革新”,2号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工程作为大唐集团“超低排放”示范工程,率先探索实施改造。
大唐南京电厂“超低排放”技术改造现场。
2014年4月,该厂工人娄琦参与的“超低排放”改造工程启动。他介绍,一般情况下需要4个月才能完成的“超低排放”改造,该电厂利用2号机组大修的契机,同步实施改造工程,仅用两个月成功实现了这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大家看到我们的烟囱冒烟,以为其中还有有害气体,其实不是。”娄琦说,通过改造实现了“让烧煤比燃气还要清洁”的标准。“我们成为了大唐第一家和江苏首批‘超低排放’电厂,感到非常自豪。”
作为大唐集团首个示范电厂工程、首个超低排放电厂以及首批创新型企业之一,大唐南京发电厂于2016年即启动“智慧电厂”建设。如何建设?要达到什么效果?这是“南电工匠”们一直思考的问题。
该厂维修部工人钱玉君介绍,根据各个部门、各个专业提出的关于生产及管理方面的要求,对相关的模块不断的完善和优化,逐步完善区域的锅炉CT、锅炉燃料优化调整及三大项目智能掺配,形成了汽轮机机冷端优化、人员定位安全管理系统、远程诊断中心建设、锅炉四管诊断系统、管控中心等为核心的八个核心技术模块。同时,开展三维数字化镜像电厂、三维可视化智能检修、智慧化管控平台等建设。
大唐南京电厂“智慧电厂”控制室。
“‘智慧电厂’可以避免人为操作的失误,最大限度地实现安全生产。系统故障维护时间从原来的36至64小时,降到了8小时以内。”钱玉君表示,基于原煤仓模型及锅炉CT的配煤掺烧系统,提高了锅炉的煤种适应性和机组经济性,减少了有害气体的排放,氮氧化物平均排放量降低了3/4左右。
创新创造,关键在人。王丙化表示,“秉持‘让南电永远年轻’的追求,以年轻的姿态、超前的理念、活跃的思维和奋勇当先的冲劲,谱写百年南电的‘不老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