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春,一篇名为《科学至上》的万字长文在国有企业和行业内外流传开来。今天的中化,该往何处去?中化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对企业和行业发展的思索洞察在公司内部也掀起一场风暴,通过一次次讨论、碰撞、动员,中化上下逐步对未来转型方向和路径达成了共识。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公司战略目标、发展思路和管控模式迎来全面调整,而原有企业文化系统也迫切需要整体重塑、注入新的内涵。
在万字长文中,宁高宁对战略转型期的中化企业文化进行了论述,“任何公司的转型都从理念转变开始,从战略布局调整入手,以管理架构调整为条件,形成新的商业模式和重要战略性资产,最终形成新的团队经营能力和企业文化。企业的文化就是大家不需要要求、不需要提醒,自觉的、主动的、自然的接受的思维和行为规范。对于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态度更是这样。建立起对创新支持、追求、崇拜并包容失误的企业文化首先来自于企业高管团队对企业的本质和战略定位的深刻理解。”
在宁高宁看来,企业文化是公司战略落地的重要保障措施和支持要素,要将一家贸易起家的中央企业成功转型为科学技术驱动的创新型企业,以企业文化塑造出一支包容开放、崇尚科学的团队是必要条件。随后,中化集团通过调查研究、群策群力,不断丰富和完善“科学至上”企业文化内容,最终形成了涵盖理念层、行为层和传播层,既突出导向作用,又包涵落地实施,兼具引领性和操作性的中化全新企业文化体系,在企业转型发展过程中不断发挥积极引领作用。
以企业文化引领中化改革发展
作为与新中国共成长的中化集团,在其70年的发展历程中,一代代中化人在不断变化的时代浪潮中奋力拼搏、锐意进取,创造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化文化。总体来看,中化企业文化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爱国、奋斗、进取(1950-1998)。中化集团的前身是1950年成立的中国进口公司。新中国成立后,为打破西方国家对我国的“封锁”“禁运”,公司承担起向国内进口战略物资的重任。到了六七十年代,公司积极扩大与世界各国贸易往来,逐渐发展为专营石油化工商品贸易的进出口企业,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领头羊”。到1987年,中化提出“三转三化”战略转型方案,由对外贸易公司向跨国公司转变。
这一时期的中化留下了许多后人传颂的动人故事: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中化人秉持乐观主义精神,根据不同国家灵活采取不同对外贸易政策,积极联合西方工商界,创造性地运用以货易货、利用港澳跳板等方法打破“封锁”“禁运”。在七十年代,中化承担了我国首次向日本出口原油的任务,但国内从码头、储罐、装船设施,到原油品质均不满足要求。据公司老员工回忆,“当时几乎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只要周总理一声令下,就是再大的困难都能够克服。”正是靠着这种精神威力,公司组成分工协作、攻坚克难的战斗集体,为尚不具备出口条件的大庆原油创造了条件,打开了中国原油向海外输出的通道。可以看出,救亡图存、忠于使命的爱国精神,自强不息、顾全大局的奋斗精神,敢为人先、勇于探索的进取精神,是中化这一时期企业文化的生动写照,引领了中化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步伐。
第二阶段是创造价值,追求卓越(1998-2016)。随着改革开放持续深入,中化版图不断扩张,但过快扩张和粗放经营带来了庞杂的业务和大量不良资产。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国家对进出口经营权全面放开,使公司失去了石油、化肥等商品的独家进口经营权,同时一场支付危机也席卷而来,公司风雨飘摇、濒临倒闭。
中化人意识到,文化价值理念的缺失和管理能力的不足是危机爆发的内在原因。中化痛定思痛,勇敢打破铁工资、铁交椅、铁饭碗的“三铁”,树立“创造价值、追求卓越”和“做人做事”的价值理念,1998年,总部管理的关键岗位人员更换了三分之二,大批年轻干部走马上任,公司在五年内关停并转下属机构400余家,更率先在国内建立了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在“创造价值、追求卓越”价值理念的引领下,中化用十年时间走出了一条振兴发展的道路,不仅度过难关,更实现业绩突破性增长,成为促进产业发展和服务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
第三阶段是科学至上,知行合一(2016-今)。2016年,宁高宁履新中化集团董事长。同年5月,集团高层战略研讨会开了三天三夜, “创新”走入了公司战略和文化的视野中心。2017年,宁高宁在集团经理人年会上提出“创新三角”,即创新主体、创新方式和创新文化,指出要“让创新成为中化人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成为我们的生存方式”。到2018年,经过两年深入观察、实践与思考,《科学至上》横空出世,吹响了中化战略转型的号角。同年7月,“科学至上”企业文化系统正式发布,树立了中化企业文化变革新的里程碑。
在宁高宁看来,企业的根本使命就是创新与创造。面对新时期的机遇和挑战,中化集团提出了打造科学技术驱动的世界一流综合性化工企业的战略目标。而创立以“科学至上”为价值理念的全新企业文化系统,以文化融合引导业务和管理协同,这既是适应当前阶段中化改革发展和长远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更是增强企业凝聚力、创造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科学至上”企业文化系统的主要内容
遵循中化集团领导班子对新企业文化建设的指示精神,公司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建立顺应新时代中化转型发展要求的企业文化系统,经过一轮接一轮的调研、讨论、丰富、完善,全新的中化集团“科学至上”企业文化系统于2018年经理人年会上正式发布,核心内容包括:
围绕“科学至上”理念,中化集团新企业文化系统从价值理念、行为规范、宣贯传播等层面对企业文化进行了系统重塑,设计出一套凝聚共识、深入人心的文化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广泛、持续的传播推广,促使“科学至上”真正成为整个企业的信仰和追求,为公司深化改革全面转型提供了强大的精神驱动力。
“科学至上”企业文化宣贯建设举措
对企业文化在组织中发挥的作用,宁高宁有着深刻的理解:“精神和物质的相互作用就产生了文化,中化的文化要能催生优秀的企业,造就优秀的团队,同时也产生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个人。使命和愿景不是写出来的,是从心里自觉萌发出来的,是我们自己要达到的境界。”
新的企业文化到底是什么,科学至上意味着什么,这是需要全体中化人清楚、认同的问题,是要迈出的关键一步。中化新企业文化系统发布之后,公司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规律出发,将2019年定位为新企业文化的宣贯元年,明确目标任务、完善组织机制、制作课件材料、组织学习培训、丰富文化传播,充分发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新的企业文化在员工心中落地生根。
紧扣战略转型,坚持科学规划。战略与企业文化是相互为用的关系,推进战略实现必须借助于企业文化提供的基础。今天的中化,正在加快发展成为一家以石油化工为基础、以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为引领、以环境科学为保障的世界一流综合性化工企业。在此过程中,公司紧密围绕“科学至上”价值理念开展文化宣贯和建设,逐步协同和引领各个业务单元的经营管理导向,并始终坚持科学规划、相融共进的工作原则,把企业文化工作与党建思想政治、员工培养及团队建设、品牌宣传等密切结合,并逐步融入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之中。
建立工作机制,有效组织保障。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全局性系统工程,在文化建设过程中,中化集团各单位明确了各自工作目标,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比如,集团总部重在顶层设计,指引文化建设方向,通过对事业部督促、检查、指导、考评等方式推动文化工作开展;而事业部是文化建设的责任主体,以集团制定的框架为基础,依据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具体组织实施本单位和指导下属经营单位开展文化建设,策划打造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
完善文化体系,宣贯整体发力。中化新企业文化系统发布后不久,公司构建起行为规范体系,并完善视觉识别体系,为“科学至上”精神内核的对外呈现打开了窗口。其中,行为规范体系是文化理念的行动表现,不论是对员工的行为准则,还是对经理人提出的“知行合一”,都较好地融入到人才团队建设的实际工作中,有了科学系统的培养和评价指标。而视觉识别体系是文化理念的外化于形,公司发布了新版视觉识别系统手册、企业文化手册,将“科学至上”品牌口号与企业LOGO有机融合,大力推进文化理念在厂区、车间、办公室上墙,线上线下多方面体现企业文化视觉形象。
设计培训课程,组建讲师队伍。目前,企业文化培训已成为中化集团各单位关键岗位培训班、新员工入职培训、青年班等项目中的重要培训内容,企业文化讲师团的选拔和专题培训也已经全面铺开。各单位组建扩充讲师团队,以集团通用课程为基础,融入代表不同公司和业务风格的案例和宣讲方法,以灵活有效的方式提升培训效果。比如,农业事业部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培训近千场,员工层面数万人次接受文化宣讲;中国金茂组建企业文化大使讲师团,以文化赋能助力项目攻坚等等。
结合党建活动,助力文化落地。中化集团各级党组织结合党建、宣传和群团建设等工作,组织开展了一系列重要文化活动,如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文艺汇演、庆祝中化集团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我和我的祖国”快闪、中化司歌合唱大赛等活动,并积极开展“中化工匠”“两优一先”“中化劳模”等先进典型选树表彰。各业务单位则结合各自特色,策划开展青年创新创效俱乐部、丰收新时代等文化活动,凝聚团队活力,助力业务提升。
创新文化传播,营造良好氛围。中化集团各级宣传部门全面推进企业文化传播工作,比如制作发布企业文化手册,开展企业文化故事征文、微视频大赛,传播企业文化“最佳实践”,制作发布企业文化海报微电影等,以形象、艺术、感人的形式让员工和社会公众直观感受、深入理解中化文化。宁高宁更是成为企业文化最积极的“传播大使”,MAP、杀螨剂宝卓等创新研发的故事在各类会议、媒体采访中被他提起。同时宁高宁也提出,“中化的下一个‘宝卓’在哪里?”只有改革创新体制,营造创新文化,才能让中化未来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可以说,经过两年多的宣贯推进,“科学至上”的理念要求已经深度融入到中化各个业务单元、各项管理职能的“基因”中,成为开展经营管理活动的基本逻辑,并逐步转化为创新项目、创新技术和创新产品。近两年,中化以打造高通量创新机器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开放多元的产业化科技创新体系,一批能源、化工领域重点项目推进顺利、MAP创新业务快速发展、化工新材料、能源互联网、智慧地产、金融科技进展可喜……在打造世界一流综合性化工企业的道路上,这些成果实践也反哺科学至上企业文化精神,使其更加充实、丰满,为企业转型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