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中国铜业乘“央企入滇”东风 为“绿色能源”献力

文章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21-08-09

驰宏公司新材料厂锌合金产品 新华网发(刘成龙 摄)

2007年8月,中铝集团与云南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云铜集团进入中铝集团。2008年8月,中国铜业应运而生,并于2016年3月,将注册地迁往昆明,成为首家总部落户云南的“中字头”央企。

随着中铝集团与云南省战略合作的不断深化,2018年5月拉开了千亿级战略重组序幕;12月,云南冶金及中铝集团的其他铜资产整体注入中国铜业。中国铜业、云铜集团、云南冶金“三支队伍”走到了一起,以资产规模超过2000亿元、年营业收入超过1500亿元,位居国内有色金属行业前列的综合实力,踏上了千亿发展新征程。

驰宏会泽冶炼氧化锌脱硫系统 新华网发(供图)

经营业绩屡创新高 更亮色

半年完成资产重组,半年实现管理融合……中国铜业只争朝夕、攻坚克难,顺利完成战略重组,实现了“投资者、政府、管理层、员工、企业、债权人”六方共赢,成为云南“央地合作”的典范。不断释放的“1+1>2”战略合作效果,屡创新高的生产经营业绩,更为“有色金属王国”的加速发展添上了闪亮的一笔。

中国铜业党委常委、副总裁田永忠表示,此次中铝集团和云南省的战略合作,中国铜业与云南冶金的千亿级重组整合, 一方面,巩固了中铝集团有色金属龙头企业地位,助力中铝集团成为全球有色金属产业排头兵,成为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和军工材料保障主力军,成为行业创新和绿色发展引领者。另一方面,也巩固了云南“有色金属王国”地位,助力云南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助力云南成为世界一流“中国铝谷”,助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国有资本放大,助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

中国铜业不负重托,全面统筹抓好战略重组、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发展规模迅速壮大,发展质量稳步提升,营业收入连续增长。2019-2020年,生产经营利润连续两年保持50亿元左右,累计上交税费88.63亿元,每年约占全省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的5.8%左右;工业增加值每年约占云南省6%左右。2019、2020年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分别高达102.33%、99.91%。

铅基合金生产 新华网发(供图)

打好“绿色能源牌” 更绿色

“中国铜业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方面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工作,积极贯彻‘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始终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信念,坚定生态环保优先的发展战略,持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以绿色发展的坚实步伐为云南省打造‘绿色能源’牌贡献力量。” 田永忠说。

多年来中国铜业加大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和推广,重点实施节能技术创新、回收技术创新、绿色生产技术创新、循环综合利用技术创新等。中国铜业自主研发的铜冶炼连续吹炼技术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并得到推广应用,会泽矿业臭氧氧化铅锌选矿废水处理工艺技术国内首创,解决了全流程循环利用选矿技术难题。

各企业努力提升装备水平、优化生产过程、强化生产管理,在节能减排降碳的同时驱动企业转型升级。铜、铅锌冶炼综合能耗均优于行业能耗先进指标值,部分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020年工业废水、废气排放达标率100%,SO2 排放量同比下降11.26%。

中国铜业坚守“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资源观,不断完善矿产开采、选矿工艺,提高矿产资源回采率和综合回收率,提升资源效率。加快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保护生物多样性,6座矿山获评“国家级绿色矿山”,15户企业获评“国家绿色工厂”,累计矿山复垦面积约171万亩,努力打造和谐健康的生态家园,实现可持续发展。

锌电解取槽 新华网发(供图)

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更有成色

多年来,中国铜业坚持以“三步走”的作战图,加快战略合作目标落地见效,助力云南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重塑支柱产业新优势。

2020年,铜产业营业收入率先突破千亿大关,顺利实现“第一步”。“十四五”期间,中国铜业将立足发展新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按照“做大资源、做强矿山、做优冶炼、做活加工、做实协同、做精锗业”的发展思路,全面提升竞争力和公司价值,确保完成“后两步”。

2023年,实现绿色铝材一体化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公司营业收入超过2000亿元。2025年铅锌产业达到700-1000亿元规模,营业收入超3000亿元,矿山铜金属量国内第一、矿山铅锌金属量产能全球第一;全面实现“两平台、一基地、三千亿”战略合作目标,跻身全球铜铅锌行业第一阵营,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铜铅锌企业。

田永忠表示,下一步中国铜业还将抓住云南省依托绿色能源优势打造世界一流“中国铝谷”机遇,加快推进绿色铝产能转移等重大项目建设;持续推进西南铜业异地新建、金鼎锌业综合治理等重大项目。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服务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加快亚洲、非洲、南美等市场布局,勇当“走出去”排头兵,推动云南形成中国乃至世界有色金属新高地。(完)(刘奕 伍玉静)

云南冶金国家技术中心 新华网发(供图)

【责任编辑:张思嘉】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