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国企·改革赋能新发展】中国青年报:为世界级石化基地绘就绿色发展底色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23-05-22

在东海之滨,白鹭的迁徙之路勾勒出一条石化企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今年“五一”期间,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公司(以下简称“镇海炼化”)公用工程二部青年员工褚鹏飞在去值班的途中看到,炼油装置上方群鹭翱翔。每年3-9月,上千只鹭鸟在与厂区航煤储罐仅一路之隔的镇海炼化白鹭园里繁衍生息,一幅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交相辉映的绿色画卷,在这里徐徐展开。

更让褚鹏飞激动的是,4月12日5时许,迎接当日第一缕朝阳,厂区白鹭园里一个新生命破壳而出。这是2023年鹭鸟春归还巢后,全国首个石化厂区里的白鹭自然保护地迎来的第一个新生命。

镇海炼化白鹭园。受访者供图

白鹭被称为“生态体验师”,对自然环境要求较高。白鹭园里的美景也有褚鹏飞他们的功劳,他们研发的百万吨级乙烯含硫废碱液湿式氧化装置,365天不间断地处置着具有挥发性异味的高浓度废碱液,是镇海炼化打造“无废无异味绿色示范基地”的一项基础工作。谈起团队的工作,褚鹏飞自豪地说,“不用别人来夸,小动物会说话。”

“绿色发展是石化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根基。”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公司党委书记莫鼎革介绍,作为央企,要扛起绿色发展的责任,镇海炼化通过实施从“治绿”到“创绿”再到“共绿”三个层面的策略,以实际行动守护绿水青山、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从播下一颗“种子”到“枝繁叶茂”

乙烯主要用于制造塑料。镇海炼化研发的以乙烯为代表的化工新材料在生活中被广泛应用,例如薯片外包装、真空压缩袋、塑料餐盒等,同时也被广泛应用于洗衣机、空气炸锅等家电产品。然而,曾几何时,我国的乙烯只能大量依赖国外进口。

习近平总书记曾对镇海炼化提出了“世界级、高科技、一体化”的殷切期望。在莫鼎革看来,总书记对镇海炼化提出的殷切期望播下了乙烯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种子”,镇海炼化就此开启了从“单一炼油”向“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的序幕。

镇海炼化乙烯奠基点。镇海炼化供图

能源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镇海炼化专门成立了一个由跨专业人员协同参加的“东海炉王”团队,团队经历了大大小小百余次创新,攻克了乙烯生产工艺国产化、大型化道路上的一个又一个难题。

2010年4月20日,镇海炼化100万吨/年乙烯工程龙头装置——乙烯裂解装置,产出了合格乙烯,自此,浙江省结束了没有乙烯工业的历史。到了2021年,镇海炼化参与完成的“复杂原料百万吨级乙烯成套技术研发及工业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这意味着镇海炼化乙烯技术发展的“大跨步”,从“一个螺丝钉都是引进的”跃升到百万吨乙烯成套技术100%实现国产化。

乙烯装置高效平稳运行,使得镇海炼化连续6次在所罗门全球乙烯绩效评价中,位列世界第一群组。作为我国百万吨乙烯成套技术工业应用装置中,运行最平稳最有效益的装置,镇海炼化首套乙烯项目代表了我国乙烯创新的最高水平。

在此基础上,被列为国务院国资委“2021年度央企十大超级工程”的镇海基地一期项目,以第二套大乙烯为主体在2022年1月成功投产运行。当前,中国石化镇海基地原油加工能力达到每年2700万吨,乙烯生产能力每年220万吨,码头年吞吐能力1.2亿吨,罐储能力约1700万立方米,资产总额近1000亿元,已初步建成“世界级、高科技、一体化”绿色石化基地。

创新的“接力棒”一直在传递

一流的企业不仅要创造一流的效益,还要有一流的生态。

“老百姓拿‘鼻子’投票,不管石化企业指标达不达标,老百姓觉得有异味,那就不行。”莫鼎革表示,这对石化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镇海炼化大力推进“无废无异味绿色示范基地”建设,努力实现“废气不上天、固废不落地、废水不出厂”。

镇海炼化是国家首批八家环境友好企业之一。但石化行业想要撕掉“高污染”的标签,实现无废、无异味可谓难上加难,这就需要持续进行核心技术攻关,创新的“接力棒”不能掉。

对此,镇海炼化生产工艺、科技研发、公用工程等各相关岗位的青年们纷纷接过创新的“接力棒”,褚鹏飞和队友就是其中之一。身在公用工程部门,厂区污水处理是重要环节,他们需要从处理乙烯生产产生的含硫废碱液入手,为工厂“净味”。

当时,褚鹏飞发现,国内的乙烯含硫废碱液处理装置对处理能力跟不上。2019年12月,镇海炼化与合作单位共同启动了百万吨级乙烯含硫废碱液湿式氧化装置的研发工作,这也是中石化公司“十条龙”科技攻关项目之一。

项目刚启动,难题就来了。新装置基于原国内处理装置的技术基础,放大废碱液处理能力,然而,这种放大并非简单的物理放大,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一个流程上微小的参数变化,可能就需要对反应器的处理能力、反应流程等进行颠覆性设计。为此,团队只能不停试验。随着反应器的反应能力问题被解决,他们又在新装置的反应流程设计上发现了新问题,会导致反应装置能耗过大。

“我们既然决定自己做一套东西,肯定要做好,至少不能差于别人。”褚鹏飞与团队希望,研发出自己的专利技术,于是,他们钻研了很久,最终取得了突破。通过他们研发的装置,每小时高压蒸汽的用量从4吨降为1.7吨,一年可节省高压蒸汽超2万吨。

随着一个个难题被攻克,褚鹏飞记得很清楚,2021年10月30日,这套装置成功建成。让他更自豪的是,这套自主研发的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而且在不少环节超越了国外的技术。作为一套环保设施,通过这套技术建设的装置处理废碱更为彻底,运行周期也更长。

这些是镇海炼化推动绿色发展的侧写。近年来,镇海炼化扛起了绿色石化产业“链长”的责任,持续攻关洁净能源、绿色石化与先进材料领域内的前沿技术。镇海炼化是亚洲第一、世界第四拥有自主研发生物航煤技术的企业,建设运行了亚洲首套10万吨/年生物航煤工业装置,满负荷运行一年即可消化掉一座千万级人口城市一年回收的“地沟油”。

“新兵”打绿色技术攻关的硬仗

随着新技术持续诞生,镇海炼化的生态环境也在不断提升,鹭鸟每年不断向白鹭园迁徙,新生命也在这里接续诞生。4月14日,一批新的白鹭宝宝破壳而出。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年轻人涌向了镇海炼化,为这里带来新活力。“要给年轻人一个公平的舞台,年轻人自己来唱戏,唱得好,就能成。”莫鼎革告诉记者。

中石化宁波新材料研究院研发人员。镇海炼化供图

近年来,镇海炼化的年轻人占比较高,且正在快速成长。在这里“老兵”带“新兵”,“新兵”打硬仗,一批年轻人正在石化行业的高科技领域持续攻关,为行业“造血”。

90后小伙子王崧合就是其中之一,作为中石化宁波新材料研究院博士,他正在进行新材料攻关。王崧合有一个远大的目标:自己研究的材料要通过创新立足世界,也要通过低成本造福于民。

2019年开始,他开始研究超润湿聚合物材料的开发及应用。这款材料具备超亲水、超亲油等特征,这个材料一旦研发成功,进行规模化应用,对于镇海炼化这样的大型石化企业的绿色化转型之路来说,将会是一个重要注脚,未来在民用企业的应用或将更广泛。

“3年研发,每一步都挺难的。”王崧合每天都“泡”在实验与现场,他把实验、现场和生活“连”在了一起。用他的话说,调整新材料的配方就像做饭一样,加哪种料,会做出什么效果,他在脑海里预演了一万种可能,再从其中选择几种最有可能性的“配方”进行实验。

新材料是化工领域的未来,也是竞争的热点,年轻人在中石化宁波新材料研究院顶起了“半边天”。在这里,像王崧合这样的年轻人还有很多,据统计,该研究院35岁以下的年轻人占比达80%。“十四五”期间,镇海炼化将继续朝着“世界级、高科技、一体化”的目标前进,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成为支撑宁波万亿级绿色石化产业集群的“硬核担当”。

对此,莫鼎革充满了信心。这几年,他有一个明显的感受:进入镇海基地的年轻人充满了活力,镇海炼化也充满了希望。

【责任编辑:俞昭君】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