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建:“走出去”更要“走进去”

    发布时间:2014-05-20

    近年来,中国铁建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如今海外市场扩大到71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品牌信誉不断提升,引领“中国建造”不断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未来15年,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依然快速发展。据预测,2013年—2030年,全球基础设施投资将达55万亿美元,作为特大型跨国建设集团的中国铁建在海外市场将大有可为。


  “大有可为”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越是在国内市场如鱼得水的企业,越要避免在海外市场“想当然”地照搬国内经验。


  “走出去”先要摸透目的地。国外市场的商务环境、法律法规、人文习俗等与国内不同。特别是有些发达市场,环保、节能、融资和信息化科学管理等方面要求非常高,几近苛刻,这些都会对投标报价、验工计价等造成极大影响。如果不精通海外市场的“游戏规则”,照搬国内招投标与施工管理经验,很可能“水土不服”,甚至折戟沉沙。比如,有海外项目所在地要求对沿线树蛙、蝾螈及各类树木等动植物进行清点,搬到一个临时地点,公路修完后再搬回来,还要数清楚,一个不能少。


  “走出去”更要“走进去”,实现要素资源属地化。“出去”与“进去”,虽一字之差,中间却隔着两扇门。海外资源调配、材料采购、劳工素质与国内完全不同。国内项目工期紧,大企业从全国调兵遣将也能应付自如。可海外市场,国内员工签证难,物资材料采购难,不少施工装备还要求有指定资质认证。把国内建筑行业通行的“大会战”搬过去,没准儿就成了“大混战”。只有属地化,才有真正的生命力;只有国际化,才有真正的竞争力。不妨借鉴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发展经验,在培养“当地通”的同时,也用当地人管当地的人、办当地的事。


  “走出去”还要“扎下来、走上去”。每个海外工程项目,对企业布局所在国市场都至关重要,绝不能搞“一锤子买卖”。企业通过一个个项目的科学论证、精心实施,进入当地主流市场、中高端市场,实现海外事业扎根发展,才算成功“走进去”。


  “走出去”也要“带出去”。在新兴市场上,很多发展中国家有强烈发展愿望,但缺乏相应规划研究能力。中国企业应发挥在国内建设积累的技术、管理和运营等优势,从资源调查、产业规划、市政规划设计等入手,为所在国提供“一揽子”服务,从通过信息跟踪“承揽”项目,向通过规划研究“制造”项目转变,在实现企业“走出去”的同时,也将中国标准“送出去”、中国装备“带出去”。

 

   (本文章摘自5月20日《人民日报》,作者系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责任编辑:${content.getAttrByFlatName('zrbj').value}】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