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报:国企改革政策加速落地 “最后一公里”如何破冰?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发布时间:2016-12-16

《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印发一年多来,地方国企改革已全面铺开。作为国有企业总资产位居中西部第一的经济大省,四川如何打通国企改革“最后一公里”,成为各界关注焦点。

四川在推进国企改革过程中,突出问题导向和精准发力,着力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在全国率先实施了一系列开创性政策举措,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成效,走出一条符合中央精神和四川实际的国企改革路子。

制度设计敢啃“硬骨头”

国企改革在四川被当作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头戏”,四川省委、省政府专题研究国资国企改革不下20次,而且主要领导也多次深入各类国有企业调研,推进重大问题解决。

实际上,四川早在2014年就在全国较早出台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意见,又陆续配套制定了省属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等方面的16个专项改革方案,形成“1+16”的国资国企改革政策体系,为改革规划了“路线图”。

四川省国资委主任徐进说,全省21个市(州)也全部分别制定了改革方案,全省国资国企改革工作呈现出上呼下应、整体联通、有序推进的局面。并且构建起领导决策、指导推动、咨询建议、督促检查、考核奖惩“五位一体”的工作机制,确保改革有序推进。

推进产权多元化和发展混合所有制,在本轮国企改革中被视为促进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的“催化剂”。对此,四川的办法是“存量加紧改、增量主动变”。

目前,四川省属企业一级公司层面全部完成公司制改造,近两年新设立的省属二、三级国有企业基本实现了产权多元化。同时,四川分类分阶段推进国有企业在资本市场挂牌,全省地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增加至23家。

转型发展直面“真问题”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重要的改革目标,此次中央发布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切实解决一些企业董事会形同虚设、“一把手”说了算的问题,实现规范的公司治理。

四川在推进董事会制度“由虚入实”及企业市场化运营机制方面,主要突出解决“人”的问题。一方面,出台了落实董事会选人用人职权、董事会选聘高级管理人员、专职外部董事队伍建设等规范性文件,全面落实董事会在重大决策、薪酬考核、选人用人方面的职权。

另一方面,加大市场化选聘力度,推动高级管理人员“由任转聘”,尤其是推进竞争性国有企业建立外大于内的董事会结构,以加强董事会内部的制衡约束。部分企业市场化选聘力度非常大,如四川发展90%以上在岗职工来自公开选聘,本部中层管理人员全部实行竞聘上岗。

在“三项制度”改革方面,四川以“先易后难、分批推进”的思路,从2014年起每年重点推进6-7户企业改革,现已取得重要进展。如四川能投集团在改革中撤销原有事业部制,重新梳理部门职责,缩减岗位20个,缩编56人。

加快改革瞄准“高目标”

随着改革红利不断释放,四川国有经济增长动能进一步增强。截至今年9月,四川全省地方国有企业资产总额4.2万亿元,较2012年底增长73%。国有经济占全省经济总量、从业人数占城镇就业人数、上缴税费占全省税收收入比重均超过40%。

11月底,四川印发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实施方案,从四个方面提出到2020年的改革目标。徐进表示,四川把提高企业质量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

根据方案,四川将加大国企集团层面公司制改革力度,积极引入各类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加强资本运作,加快注入优质资产或实现集团公司整体上市。四川的目标是,到2020年,省属国企上市公司数量达到20户以上,资产证券化率达到30%。同时,80%的国有资本将集中在公共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

此外,四川还将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畅通现有经营管理者与职业经理人身份转换通道。探索实行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2017年制定出台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指导意见,启动员工持股试点工作。

本文摘自:《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content.getAttrByFlatName('zrbj').value}】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