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建:把主业做成最好

    发布时间:2014-06-30

  这是全球唯一一家30年从未间断过核电建设的企业,在建规模居世界第一,占全球在建核电机组装机容量的40%以上。


  这是一家为“两弹一艇”和中国大陆核电站“零”突破做出卓越贡献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从二代核电站建设安装起步,在三代核电站建设技术上脱颖而出,到四代核电站建设时技术上已领先全球。


  “核被称作国之光荣。中国作为大国,不能没有核。”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王寿君说,和平利用核能的有效方式,就是发展核电。


  作为核电建设的主力军,中国核建秉承30年核电建设的深厚积淀,专注执着锻造“国之光荣”。


  安全——核电建设的生命线


  “核工程建设,没有打分一说,没有优良一说,只有安全与不安全,不成功就等同于失败,衡量标准只有两个度。”


  在中国乃至全球,中国核建在核电工程领域的角色都举足轻重,堪称行业翘楚,也得到国际市场认可。


  它迄今完成了我国大陆已投入商业运行的所有核电站以及出口核电站的建造任务,正担负着祖国大陆在建的所有核电机组施工建设任务。


  从30年前只能同时承建2台核电机组建设,到“十二五”末具备同时承建40座核电站的能力;从15年前中国核建正式组建时的全集团亏损,到如今的主营业务收入相比成立之初增长超过10倍,利润比初次盈利增长46倍……中国核建的“服从,但不服输”和创新发展、勇当重任、持之以恒的执着精神,是其一路跨越发展的力量源泉。


  “安全是核电建设的生命线”,是中国核建的信条——“始终将安全作为一切工作的底线,始终将质量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中国核建要做的是百年工程,在把企业做强做优的市场经济时代,一如既往地坚守至诚至信、惟专惟精的理念。中国核建人听到“楼歪歪”这样的事件,都觉得不可思议。


  “核电站无小事。无论是过去的原子弹工程和核潜艇工程,还是现在的核电站,一出事就是大事。”王寿君说,核安全对核电行业发展极端重要。一旦发生严重核事故,不仅对国家经济影响极为严重,同时由于公众对核电缺乏了解而产生恐核心理,核事故的社会影响将被强烈放大。


  于是,中国核建有着自己的核安全观:“核工程建设,没有打分一说,没有优良一说,只有安全与不安全,不成功就等同于失败,衡量标准只有两个度。”


  著名的“四个凡事”规则,在中国核建核工程和核电工程建设中一直沿袭至今: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和凡事有据可查。按照这个规则,一名工人领了十根焊条,就必须交回十个焊条头,证明是使用在该工程上。


  这些核安全理念,被认为是中国所有核电项目安全运行的秘密所在。同时,也让中国核建向民用市场拓展时,很快就能在石化、能源、交通等多个行业的大批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中站稳脚跟。


  往往是中国核建承担一个项目,就会在这个领域树立良好口碑。


  技术——领先世界的真本事


  “在改革中求发展,就是认准了‘以核为本’这条路,把主业做成最好,把高科技的东西融进来。”


  通过30多年的核电站建造实践,以科技立业的中国核建全面掌握了百万千瓦级大型商用核电站建造技术,拥有百万千瓦级大型商用核电站的自主化建造能力,形成了近百项以国防科研项目为代表的研究成果,以及核电站专有的技术体系和知识产权。长期合作的法国、美国、加拿大等多家国际知名企业认为,中国核建核电工程建设能力和技术水平已完全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是国际领先的核电建造企业。


  目前,在三代核电站上,中国核建正承担AP1000全球首堆的建造任务,实现了三代核电的自主化建造。承建的台山核电项目已成为第三代核电欧洲先进压水堆的国际标杆工程项目。


  当中国引进AP1000第三代核电技术,并在浙江三门核电站建设世界首堆时,由于没有建造方面的技术转让包,中国核建的技术优势受到全面挑战。世界首堆,意味着没有示范堆和工程建设经验可供借鉴。建设期间,中国核建经历着“从被质疑到获得信任、从被动到主动、从坎坷到顺畅、从差异到融合”的艰辛,也收获了最新三代核电站建设的工程经验。


  “在改革中求发展,就是认准了‘以核为本’这条路,把主业做成最好,把高科技的东西融进来。”王寿君说。


  中国核建有一种强烈的预感,在未来发展方向上,要实现质的飞跃,不仅要会盖核电的“房子”,还要有核能的核心科技,必须在我国新一代核能产业化的研发和推广方面抢占先机。2003年,中国核建将目光投向了国际上研究了近50年的第四代核电站技术——高温气冷堆技术和低温核供热堆,并与清华大学开展合作。


  “那时候,企业手头并不宽裕,之后十多年的持续投入也不少。但一旦成功,影响将不可估量。”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股份公司董事长祖斌说。


  在模块化高温气冷堆核电示范工程被列入国家中长期科技重大专项后,山东荣成高温气冷堆示范电站建设正在稳步推进,建成后将成为我国第一座具有第四代核能系统安全特性模块的商用示范核电站。


  后福岛时期,深刻意识到核能产业需要“更安全、更高效”,中国核建更加致力于推广先进的核能技术。


    人才——让人放心的硬队伍


  “我们是核电站的建设者,最清楚核电站的每个环节。当危难出现时,我们理所当然应该第一个出现在事故现场。”


  “培养一名合格的核电建设者至少需要十年。”核安全标准要求的特殊性,需要一支具有深厚核安全文化底蕴、稳定性、延续性的核电建设队伍,不是这样的队伍,造出的核电站不可能让人放心。


  “中国核建最值得欣慰的就是凝聚力特别强,能打硬仗。”王寿君说。这归功于中国核建拥有一支平均业内从业经验超过20年的管理团队,以及一支规模庞大、实践经验丰富、创新能力一流的高素质工程建设专业技术人才和专业技能工人队伍。


  曾经在核电事业最困难的时期,中国核建只抓两项:一个是抓住“以核为本”核心不放,另一个就是抓住人才不放,把从事核工业、核能的人才千方百计留住。


  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原总经理、党组书记穆占英,曾执掌中国核建13年。他回忆,那些年尽管困难很多、很大,仍拿出大量精力和财力来加强核电人才的培养,让大家有奔头、有干劲,从而保证了队伍的旺盛士气,“到了中国核电大发展的时机,我们的将士们迅速投入主战场,挥戈征战,大显神威。”


  中国核建持续实施创新发展人才强企战略,把人才储备作为未来的底气和信心。到2013年,中国核建已拥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39人,全国技术能手21人,核工业技术能手80人。


  根据国家相关规划,在我国即将建设一支规模约300人的国家级核应急救援力量,其中,有90多人是来自中国核建一线的技能过硬人员,他们将担负“复杂条件下重特大核事故的突击抢险和紧急处置任务”。


  “我们是核电站的建设者,最清楚核电站的每个环节。当危难出现时,我们理所当然应该第一个出现在事故现场。”王寿君说。


  2011年,全球首家“核电建设国际培训中心”落户中国核建,已先后两次培训来自20多个国家的47名学员,持续为国际原子能机构及其成员国培养一流的核电建设高级管理人才。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天野之弥由衷赞扬中国核建:“只有具备建造一流核电站的公司,才能培养全世界一流的核建人才。”

  (本文章摘自6月30日《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content.getAttrByFlatName('zrbj').value}】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