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成长,中企在东盟走向本地化

    发布时间:2014-07-24

  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两只威风凛凛的醒狮昂首走上舞台,醒狮口中吐出“生意兴隆”的横幅,观众席中传出阵阵喝彩声。这是近日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水电国际公司”)承建新加坡地铁汤申线T217标段的开工仪式现场。按照新加坡当地风俗,商铺开业或者企业重大庆祝活动中,都会请当地的醒狮队来表演。


  中国水电国际公司从上世纪80年代进入东盟市场,先后投资和承建了马来西亚巴贡水电站、印度尼西亚贾迪格底水电站等大型项目。该公司副总经理侯晓暾表示,入乡随俗是公司在东南亚开展合作的基本原则。中国企业“走出去”,需要真正融入当地,在企业管理上实现本地化,只有这样才能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侯晓暾说,本地化经营是中国水电国际化的必经之路,以中国水电国际公司(马来西亚)有限公司为例,它几乎已经成为一个真正的“马来西亚公司”,公司聘请的行政人事总监和人力资源经理都是马来人,市场营销人员中也有近一半的马来人。在跟踪和推进项目时,往往都是中国员工和马来员工协同工作,处理问题更加顺畅。


  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地铁项目董事沈伟孟在开工仪式上表示,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对于地铁施工工程的安全和环保要求十分严格,在地铁施工过程中决不允许有任何施工事故发生,中国水电国际公司在东南亚工程承包市场上有着良好的工程安全记录和声誉,这也是新加坡选择它的最重要原因。


  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公使衔参赞郑超对本报记者表示,近年来,中新两国经贸合作保持良好态势。中新两国经济都在经历转型升级,随着经济转型的深入,两国经贸合作将呈现更多的契合点,不断获得新动力。


  中新两国近年来经贸关系急剧升温,成为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不断深化的一个缩影。根据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公布的数据,自1980年起,新加坡就是东盟内对华投资最多的国家,2013年更是成为中国最大的吸收外资来源国,赴新加坡开展业务的中国企业数量也从2000年的766家,发展到2013年底的5200多家。


  新加坡华侨银行中国业务部总经理郭进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与东盟国家资源禀赋各具优势,产业结构互补性强,合作潜力非常巨大。东盟已成为中国吸引外资的重要来源地,也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首选地。由于新加坡在东盟10国中所拥有的金融、贸易和投资枢纽地位,“走出去”的中国企业通常都会把新加坡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支点。包容成长,是中国企业“走出去”获得成功的关键。

  (本文章摘自7月24日《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content.getAttrByFlatName('zrbj').value}】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