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万藏区同胞迈向“大电网”时代

    发布时间:2014-11-21

  2014年11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宣布川藏电力联网工程正式投运,标志着西藏昌都地区结束了长期孤网运行的历史。这也是继青藏联网工程后,国家电网公司建设的又一条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电力天路”。

  川藏电力联网工程是继青藏电力联网工程之后,我国又一项穿越高寒高海拔地区的输变电工程,总投资66.3亿元,途经甘孜州乡城县、巴塘县,以及西藏昌都地区的芒康县、察雅县、昌都县、八宿县和江达县,新建巴塘、昌都两座500千伏变电站和邦达、玉龙两座220千伏变电站,巴塘至昌都500千伏线路1009.2公里,昌都至玉龙、昌都至邦达220千伏线路512公里。

  川藏电力联网工程既是藏区电网的骨干网络,又是西藏昌都地区和甘孜南部水电外送大通道。工程投运后将彻底解决西藏昌都和四川甘孜南部地区严重缺电的问题,145万藏区同胞将携手迈向“大电网”时代。这对加快西藏东部、甘孜南部和金沙江上游发展、改善藏区民生等意义重大。

  未来,电网还将继续延伸。到今年年底,随着甘孜州“电力天路”和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大电网将延伸覆盖至甘孜州18个县。明年,昌都地区11个县中的8个县,共10.8万平方公里上的藏区居民也将用上稳定可靠的电力。

  在理塘县318国道旁为驴友开旅店的所波大叔早就想好通电后的扩展计划:扩建客栈,修建澡堂,安装热水器,把客栈打造得和城里的宾馆一样。

  川藏电力联网工程那一端,西藏昌都江达县青泥洞乡巴纳村的四郎巴姆不仅和村民们一样,提前买好洗衣机、冰箱、电视等待通电,还筹划办一个牛奶加工厂,“厂址都已经选好了,就等着报批呢。”

  青藏电力联网工程曾被称作世界电力史上施工难度最大的输变电工程。在其投产3年后,难度更大的川藏电力联网工程开工建设。

  和青藏联网工程相比,川藏联网工程没有铁路可以依托,全长1521公里的线路位于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三江”断裂带,平均海拔达到3850米,最高海拔达到4980米,线路经过的高山峻岭地段超过65%,“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日极端温差近60摄氏度;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灾害时有发生,施工难度世界罕见。

  受天气影响,川藏联网的实际有效工期不足8个月,但川藏联网却提前半年完工,原因而在?

  从最初的设计开始,川藏联网路径的选择就不仅要考虑高原脆弱的生态、不能通过自然保护区、减少开挖量等环保因素,还需避开地质灾害频发地区。

  以在高山上修建的500千伏巴塘变电站为例,考虑到8度地震区的地质情况,在变电站设计中全部使用钢结构,在基础中大范围应用叠层橡胶隔震技术,尚属国内首次。

  西南电力设计院变电土建主设卢懿表示,装配式施工是减轻高原施工强度的一个创新。“在全面推行钢结构的基础上,我们把各个组件进行模块化,工厂加工,成品运输,到现场用吊车机具组装,大大缩减了工期和劳动强度。”

  今年3月18日川藏联网正式开工后,1500多公里的战线上聚集了超过1.6万名来自四川、湖南、甘肃的“电力铁军”。

  针对川藏联网的复杂地貌,建设者也进行了大胆的科技创新。四川电力送变电建设公司建设了900多条1.5吨级货运索道,长度超过了1100公里,不仅大大提高了施工速度,也降低了劳动强度。

  “川藏工程全线需架设铁塔2700多基,约60%的塔位都没有路。如果总计约40万吨的物资全靠人力和畜力,工程可能三五年都拿不下来。何况一些超过1吨的塔材要搬上过于陡峭的山梁,就是骡马也做不到。”四川电力送变电建设公司副总经理陈必文说。

  工程建设中还大量采用了“高大上”的高科技产品,例如说在五跨金沙江上所应用的八旋翼飞行器,这些都降低了劳动强度,缩短了施工时间。

  电力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也不可小视。被称为“80后硕士队长”的四川送变电员工黄鹏负责的是跨越无人区最深处的4座电塔的施工。“从驻地到施工现场,最远的要爬8个小时,更何况我们是扛着设备,经常上去了就不想下来,但是老乡们对电力和光明渴望的眼神支撑我们走下去。”被高原辐射晒得黝黑的黄鹏说,在高原藏区建设电网是他这辈子最难忘记的记忆。


  (本文章摘自11月21日《人民政协报》)

【责任编辑:${content.getAttrByFlatName('zrbj').value}】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