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发动机车间班组长高凤林:事业为天 技能是地

    发布时间:2015-05-04

北斗导航、嫦娥探月、载人航天……在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国家重点工程背后,有许多人的默默奉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211厂(首都航天机械公司)特种熔融焊接工、发动机车间班组长、国家高级技师高凤林,就是其中普通又不平凡的一员。“事业为天,技能是地”,他将美好的人生年华与国家、集体的荣誉和利益,与祖国的航天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以不凡的技艺和特有的人格魅力、优良品质,成为新时代智能工人的时代坐标。

1980年技校毕业后,高凤林一直从事火箭发动机焊接工作。30多年来,他始终坚持以国为重、扎根一线、勇于登攀、甘于奉献,一次次攻克了发动机喷管焊接技术世界级难关。

发动机是火箭的心脏。上世纪90年代,为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设计的新型大推力氢氧发动机,其大喷管的焊接一度成为研制瓶颈。X光检测显示,当时焊接的焊缝有200多处裂纹。在高层质量分析会上,高凤林在众多技术专家质疑声中,大胆直言自己的想法,认为是“假裂纹”。经过剖切试验,200倍的显微镜显示他的判断是正确的,从而挽救了造价昂贵的产品。在后续的发动机系统可靠性增长的研究课题中,高凤林又多次参与论证并亲自实施,其中由他主焊完成的大喷管已经过累计1万多秒的地面试车考核,成为“功勋喷管”。

过硬的基本功背后,是高凤林长年不懈的练习。他吃饭时拿筷子练送丝,喝水时端着盛满水的缸子练稳定性,休息时举着铁块练耐力,冒着高温观察铁水的流动规律。为了满足国外大容量、大吨位卫星的发射,我国建造了亚洲最大的全箭振动试验塔。为了保证振动大梁的最佳性能,需要在高温下持续操作,焊件表面温度达几百摄氏度。高凤林的双手被烤得鼓起一串串水泡,他咬牙坚持,最终焊出了合格的振动大梁。以后的10多年里,振动大梁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他的手上至今还有因严重烤伤留下的疤痕。首台大喷管焊接中,高凤林常常要保持一个难以忍受的焊接姿势,一焊就是1个多小时,每天工作到凌晨三四点,回到家时腰、手臂已近麻木,要用毛巾热敷,才能减轻痛苦。经过30个日夜的攻关,完成了长达近千米的焊缝加工。为了攻克国家某重点攻关项目,近半年的时间,他天天趴在冰冷的产品上,关节麻木了、青紫了。他被戏称为和产品“结婚”的人。

焊接技术在与时俱进,为了更好地满足型号发展要求,在钻研业务的同时,高凤林注意提高文化素质,进修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自学完成了研究生课程的学习。有了学位、学历的高凤林,依然安心扎根在生产,这一干就是30多年。1993年开始担任发动机车间氩弧焊组组长,至今已有22个年头。2005年,该班组被国防邮电工会和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联合命名为“高凤林班组”,成为航天一院首个以劳模名字命名的班组。2011年,作为国家人社部首批命名的50个技能大师工作室之一——高凤林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正式挂牌。

多年以来,高凤林共攻克难关200多项,节约或避免经济损失3500多万元,在本职岗位上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近年来,他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科技成果奖20多项。

(本文章摘自5月4日《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content.getAttrByFlatName('zrbj').value}】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