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为用户点亮一盏盏温暖的灯

    发布时间:2015-10-19

高挑的身材,靓丽的容颜,时尚的打扮,爽朗的笑声——与想象中的劳动模范不同,今年39岁的国家电网首都电力共产党员服务队城区供电公司分队队长陈牧云更像一个爱说爱笑的邻家女儿。她走到哪里,哪里就有笑声。她就是这样带着真诚的微笑,与她带领的国家电网首都电力共产党员服务队城区供电公司分队的队员们一起,走进北京城区的大街小巷,走进胡同深处,在电力用户身边点亮了一盏盏温暖的灯。

别看陈牧云年轻,她可是个老电力了,在电力服务岗位工作了18年,荣获过北京市电力公司先进生产者、国家电网公司“服务之星”、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遥控小夜灯温暖人心

服务这一行,需要用心,陈牧云就是个爱琢磨的有心人。在城区深入走访时,陈牧云发现不少服务盲区。2011年,她到北京西交民巷社区走访,想不到这个社区85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就有78位,而且不少高龄老人都是独居。如何保障他们的用电方便、安全,陈牧云颇下了一番功夫。

“城区服务分队的帮扶对象大多是生活上有困难的空巢老人或是敬老院等机构,为这样的群体服务要特别细心。他们想到的,我们先做到,他们想不到的,我们要先想到。”陈牧云说。

在聋哑学校服务时,她带领队员们利用业余时间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手语,这些在日后为特殊群体服务时派上了用场。东城区瓷器口大街69号的大杂院里,住着一对聋哑老夫妇。为帮助解决他们用电中的特殊困难,她带领队员们冒着严寒和冰雪,先后6次来到老人家中,义务为夫妇二人核对数据、办理报装手续、安装智能电表。简单的手语迅速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当崭新的电表在墙上开始正常计量时,这对老夫妇湿润了双眼,高兴得不知怎么表达才好。

2013年8月,陈牧云回访爱心卡用户戴淑兰老人的时候,看到老人家中使用的仍是老旧的灯绳开关,陈牧云主动提出为老人更换为面板式开关。没想到戴奶奶却提出一个要求:“床头的灯绳就别换了,要不起夜的时候不方便,这灯绳一抬手就能够得到。不过灯绳也容易坏,有一次灯绳坏了就摔着了。”戴奶奶的话让陈牧云陷入沉思。如果老人身边有一个东西,能够一伸手就够得着,一摸灯就亮,那该多好啊!有这种需求的,肯定不止一个老人。

陈牧云反复琢磨,带领创新工作室的队员们自主研发了电线式开关。但在实际应用中,她发现电线式开关仍然不够便利,经过多次改进,最终设计出可遥控操作的小夜灯。遥控小夜灯由一只灯泡直接安装在灯座上,灯座可直接插到插板上,灯具配备有一个小遥控器,老人只需躺在床上按下遥控器的按钮,小夜灯便会亮起来,非常方便。

遥控小夜灯推广后,深受老年人、残疾人的欢迎。截至目前,陈牧云他们共为近400余户特殊群体安装了遥控小夜灯。“看着大家开心的笑容,我们感到由衷的快乐!”陈牧云说。

太阳能路灯照亮胡同

2013年4月,陈牧云带领城区共产党员服务队来到什刹海畔的北官房胡同。这个胡同将近20米深,但胡同内没有一盏路灯,天黑后想要进出胡同,只能靠手电筒等照明。有居民反映天黑之后根本不敢出门,还有人因为看不清路摔伤了。

陈牧云了解到这些情况后,马上带领队员进行现场勘测,发现胡同狭窄,无法设立线杆安路灯。怎么办?陈牧云决定利用“新型能源”——太阳能试一试。

陈牧云带领队员们查阅资料、联系厂商、反复研究测试样品后,购置了第一批太阳能路灯。依靠太阳光,白天“自动充电”,黑天自动开启,不需接入其他电源。与传统的线杆路灯相比,也更安全。

第一次为居民安装太阳能路灯时,胡同里的居民都很好奇:“听说你们是来装路灯的,这胡同里也没有电线杆啊?”队员们笑着解释:“这是太阳能路灯,直接挂装在墙上就行了!”太阳能路灯小巧,灯头上有一块巴掌大的太阳能板,内置的灯泡是LED的,也比较节能。考虑到美观大方,太阳能路灯选择的是黑色的花形支架、白色的灯罩,与灰色砖墙相得益彰,把老北京胡同的古朴展现得淋漓尽致。居民们不禁感叹:“这太阳能路灯简直像是专门为胡同设计的!”

几年来,陈牧云在永安路社区腊竹胡同、西交民巷社区和什刹海北官房胡同等义务安装57盏太阳能路灯,有效解决了胡同居民的夜间出行难题。

服务创新无止境。近年来,陈牧云和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还考虑怎么让科学用电、安全用电知识走进社区、学校。他们走进学校,通过动画片、掌中宝、科普展箱、急救模拟人等方式,教会同学们如何在家中及户外远离意外触电伤害,了解节能环保知识。她还带领队员们花了近一年的时间,专门为中小学生研制了一款互动型的教学模型——电力城市,并到多所学校进行演示,受到欢迎。

爱让光明延伸

群众服务无小事,陈牧云把用户当成自己的亲人。

家住西交民巷的王月英,老伴不在了,女儿住在门头沟,平时工作忙不能经常回来。但老人精神头儿特好,衣服特干净,总是笑呵呵的。她家只有一间屋子,屋里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很破旧。陈牧云带工人在她家干活儿的时候,老人握着陈牧云的手笑呵呵地说:“姑娘,地方太小,没地儿坐,喝口水吧!歇会儿,别累着!”陈牧云说:“她拉着我的手,我感觉特别温暖,又觉得挺心疼的,我们应该为他们做些事。”

用心做,就会得到认可。北京东城区崇东大街的方亭老人独居多年,对党员服务队的来访总是带着一分戒备,但陈牧云坚信热心能够融化寒冰。每次看望老人时,她都帮着做些简单的家务,跟老人拉家常。了解到老人在战争年代曾是地下党员,队员们还跟老人聊党史。慢慢地,方奶奶开始盼着她们的到来。

“可能是我服务的老人多吧,2012年,经由我服务的社区推荐,我在北京市万名孝星活动中被命名为孝星。”陈牧云说。

党员服务队的服务工作经常需要加班。陈牧云告诉记者:“这些队员都挺高兴,没有愁眉苦脸不愿意干的。”单位里不少年轻人了解到党员服务队的工作后,纷纷主动跟她要求:“我们也想做这样的志愿服务!”李芸菲原来在别的部门,后来主动要求过来工作,理由是“觉得有意义、有意思、很快乐”!

多年来,陈牧云坚持“你用电、我用心”,做首都城区电力用户的“知心人”,为社区百姓提供安全用电宣传、用电故障维修、户内线路检查和改造等特色便民服务。她与共产党员服务队的队员们一起,累计开展各种供电服务870余次,受益群众近6.7万余人。

(本文章摘自10月19日《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content.getAttrByFlatName('zrbj').value}】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