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立平:火药整形铸利器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发布时间:2017-03-28

人物小传:

徐立平,1968年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发动机药面整形组组长,高级技师。徐立平参加工作近30年来,一直从事着极其危险的航天发动机固体动力燃料药面微整形工作。他多次出色完成危难险重任务,为航天事业发展贡献了自己的智慧、热情和力量。2016年2月份,徐立平作为全国工业系统和陕西省唯一获奖人,被评为201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2016年8月份,陕西省委授予徐立平“三秦楷模”荣誉称号。

初春三月,阳光灿烂,位于西安东郊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厂区里桃花梨花都已经开了,但在药面整形车间里还是寒气逼人。发动机药面整形组组长徐立平正和几位同事对一台机械药面整形设备做使用性试验。

“整形”就是对火箭发动机里的推进剂药面做精细修理。固体火箭发动机是导弹武器装备的“心脏”,为导弹武器全程飞行提供动力。火箭发动机所用的固体推进剂,混合包括火药在内的几十种特殊组分灌模浇注而成,固化脱模后其表面精度和药量与实际需求多少会有些误差,徐立平他们的工作就是用特制刀具对已浇注好并固化的发动机燃料药面做精细修整,使其符合设计要求。

胆大心细 火药上动刀

由于推进剂燃面的尺寸和精度直接决定着导弹的飞行轨道和精准射程,药面整形迄今仍然是一项世界性的难题,再精密的机器依然无法完全替代人工。与精准相比,这个岗位的高度危险性令人望而生畏。整形操作时,操作人员犹如躺在炸药包上,一旦刀具不小心碰到壳体,或摩擦力过大发生静电放电,就会瞬间引起燃烧甚至爆炸。

在火药上动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燃烧爆炸,这项极度危险的工作,全中国只有不到20个人可以胜任。

徐立平的母亲温荣书就曾经在发动机药面整形车间工作,比任何人都知道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危险性,但她却说:“我刚工作的时候有同事整个手指都烧掉了,但没有吓退我们,我们都愿意到最危险的岗位上去,我想他们年轻人也是一样的。”

1989年,我国重点型号发动机研制进入攻坚阶段,一台即将试车的发动机火药出现裂纹,为了不影响后续研制进度,同时为不可逆的发动机装药探索补救方式,减少数百万元的损失,专家组决定,首次探索就地挖药,查探修复。这标志着整形师要钻进翻身都很难的狭小发动机药柱里,一点一点挖开填注好的火药,寻找问题部位。徐立平主动请缨加入了挖药突击队,他是队伍中最年轻的一个,当时还不足21岁。

“挖药过程很艰难,发动机壳狭小,只能半躺或半跪,数吨的推进剂散发着浓烈而刺鼻的气味,为防止用力过大摩擦起火,队员们只能用木铲或铜铲小心翼翼地操作,每次最多只能挖出四五克,由于缺氧和精神的高度紧张,工厂规定每个队员每次只能干十分钟,用了两个多月挖药挖出300多公斤推进剂,发动机经过修补后试车成功。”徐立平回忆,在里面除了铲药的声音,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那时每次爬进火药堆精神压力都很大,但看着师傅们打开壳体爬进去画线、定位、挖药,自己的心里就只有工作了。

徐立平每次进去总要多坚持几分钟,好让师傅们多缓一会儿。虽然凭着精湛的技术和胆量完成了挖药突击队的工作,但长时间在密闭空间里接触火药,火药的毒性发作使徐立平的双腿失去知觉,经高强度的物理训练才逐渐恢复。

敢“吃螃蟹” 坚持一线工作

出身航天世家的徐立平一直坚持药面整形一线工作,他总和同事们说工作虽然危险,但总得有人去干。工作30年,徐立平已记不清钻了多少次火药堆了,只是自己成为了打开发动机壳后第一个去“吃螃蟹”的人。

“药面精度是否合格直接决定导弹的精准射程。精度误差要求0.5毫米或0.2毫米。我们每一刀铲下去,铲少了会加大工作量,就有可能迟缓工期,铲多了就可能造成产品报废。”徐立平说。如今,凭着对事业的忠诚和责任,过人的胆识和智慧,徐立平苦钻善学,归纳出了“用力均、力度小、厚度小”九字操作规范,练就了仅用手摸一下就能雕刻出符合设计要求药面的绝活,雕刻的精度不超过0.2毫米。

“生命就在我们手里的这把整形刀上,因为这刀一旦挖得不好,摩擦过度或者碰到哪个地方,一旦发生燃烧事故,连一丁点逃生的机会都没有。”徐立平向记者这样描述自己的工作。

锐意创新 精益求精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杜绝安全隐患,徐立平根据各种类型药面的整形要求发明设计了3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一种获得陕西国防科技工业职工创新奖。

其中,以水果削皮机为灵感设计的半自动整形专用刀具,还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这种刀具每工作一次就能计算出切削的重量,可以实现一次整形到位,还使以往需要数次称量切削余量也缩减为一次。之后,大家针对该批量型号产品的特点,配套设计加工了专用整形平台,称量、整形、校准工作一气呵成。班组不用再集中组织人员大批量、高强度地集中搬运,单个产品的整形效率提高了50%。操作安全可靠性和质量稳定性也得到了有力保证。

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先进的数控整形技术逐步进入药面整形工序的视野。2005年已经是整形组组长的徐立平,全力以赴投入到工厂首台整形机的安装、调试和实验过程中。

通过研究整形机的安全装置,他提出改装吸屑装置、加装连锁装置等20余项改造建议,完善了设备的安全保障系统。设备验收之后,他又承担起最核心的整形程序编制任务,只有中专文化的他,毕竟没有经过系统学习,一开始,别说写代码,就连认代码符号,徐立平都靠的是死记硬背。就这样,白天他蹲在整形机边反复琢磨,晚上更是通宵达旦地计算各项参数,最终用一个多月时间完成了某型号发动机整形参数的编写,并针对其特殊型面设计了专用刀具。

最终,随着设备运转,规整的整形端面逐渐出现在远程监控的显示器上,仅用十几分钟,一发产品的整形任务就顺利完成了。经过不懈努力,他逐步摸索出适用于各种燃速推进剂的整形参数,并针对特殊型面设计了专用整形刀具,填补了行业空白。

“既然机械无法代替人工整形药面,那为什么还要下大力气去研发设备学习编程呢?”徐立平这样回答记者:“使用机械设备用于推进剂药面修整,不仅减少了操作者的强度,更重要的是能减少操作者与推进剂面对面的危险,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

在徐立平的带领下,班组先后完成了30多项技术革新,数十种导弹发动机数控整形技术应用,编写了《整形机培训教材》等多份材料,班组80%以上的型号整形实现了远程操作。由他培养的七名徒弟中,两人已分别担任重点班组长,两名成为国家级技师,其他均为班组生产骨干。

在徐立平班组车间办公室墙上贴着“刀锋”和“匠心”四个大字,以及“刀刀保精细,丝丝系安全;抬望航天梦,俯刻匠人心”四句话。在徐立平看来,工匠精神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精益求精。徐立平的同事认为,“徐立平给人最强烈的印象,是他那将岗位融入血液的执著精神和专注的品质”。

本文摘自:《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content.getAttrByFlatName('zrbj').value}】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