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科:创新与生俱来,建设世界一流创新型领军企业

文章来源:新华社  发布时间:2017-09-14

“空中帅府”预警机呼啸划过长空、119架固定翼无人机集群飞行让世界瞩目、新型智慧城市方案增进民生福祉、“熠星”创新创意大赛燃起双创之火……

作为军工电子的国家队、互联网时代的弄潮儿,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近年来坚持军民深度融合,以网信技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打造世界一流创新型领军企业助力科技强国建设。2016年全年经济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营业收入达1880亿元,同比增长13.3%。连续13年获得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考核A级、4个任期“业绩优秀企业”,高质量进入世界500强。

回望来路,中国电科人通过不懈努力,走出了一条具有自主创新特色的央企发展之道。

建设世界一流创新型领军企业

2017年6月,法国巴黎布尔歇机场,第52届巴黎航展隆重举行。现场,由中国电科研制的“反隐身”雷达甫一亮相,便成为全场焦点。

这次航展上,中国电科再次携十余款军用和民用雷达电子系统装备展出,向世界彰显了中国雷达技术的最新发展水平。

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无所不察”,练就一双“火眼金睛”让“隐形”战机无所遁形……作为军工电子的国家队,雷达一直是中国电科的拳头产品,也是中国电科建设世界一流创新型领军企业的重要抓手。

“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骨干和中坚,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地位重要、作用关键,必须在科技创新上有更大作为,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中做出积极贡献。”中国电科党组书记、董事长熊群力表示,为落实中央精神,中国电科制定了建设世界一流创新型领军企业方案并开始实施;出台了科技创新“二十条”意见,着力突破制约创新的人才、平台、机制等问题。

熊群力介绍,作为中央企业,中国电科始终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站在国家国防建设和信息化建设顶层需求的角度,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来激发人的活力,通过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推动科技创新,通过科技创新来促进企业的发展,通过企业的发展来实现对国家责任和使命的全面履行。

对中国电科而言,创新与生俱来

未来的新型智慧城市到底是什么样子?不久前,中国电科在深圳与华为联合分享了为深圳、福州、嘉兴三市打造的《新型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方案,从多个角度、全方位描绘了新型智慧城市的各个方面。

作为互联网时代央企国企的弄潮儿,创新已经无处不在。

“随着三个标杆市顶层设计的落地和项目建设,中国电科会逐步探索形成超大型、大型、中小型城市及智慧特色城镇的顶层设计方法、流程和模板,并将设计和建设经验积极向全国其他城市推广,让更多的市民能够享受到智慧城市的美好生活。”中国电科总经理刘烈宏表示。

“中国电科的历史就是一部科技创新史,可以说创新对于我们而言是与生俱来的。我们始终把创新作为保持自身优质高速发展的根本和动力源泉,在独有独创上下功夫,以更多的原创发现、发明,掌握新一轮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坚持不懈推进科技创新。”熊群力说。

完善以创新院为核心凝聚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基础前沿技术研究,强化科技创新对军工、产业和国际化等业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风好正扬帆,步稳马蹄疾。目前,中国电科科技人员占比超过一半,45岁以下中青年科技人员成为主要力量。创新气质,对中国电科而言不仅“与生俱来”更照亮了“未来之路”。

坚持“两条腿”走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自主创新

“一日无创新,一日无电科。”熊群力表示,中国电科瞄准世界前列,坚持采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自主创新“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在电子信息基础和前沿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部分单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从新型智慧城市到政府治理大数据应用,再到自主可控的物联网通用体系架构,中国电科始终着力推动成果转化,加大科技供给能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

作为主要由雷达、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和闭路电视等各类传感器组成的典型综合电子信息系统——VTS系统是水面船舶交通管理的“大管家”。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建设第一套VTS系统,目前基本覆盖了沿海主要港口、航道和长江干线等水域。然而,这些VTS系统主要由国外公司承建,形成了国际垄断。

“良兵劲弩守重地。”专家表示,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如今,由中国电科28所和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联合研发的国产智慧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在秦皇岛海事局建成,打破国外垄断。在我国广袤的“深蓝”空间中,“忠诚的海上智慧交警”取代进口系统担负值班任务,成为中国电科众多创新成果的代表之一。

“从一个几十亿级的企业发展成近两千亿级的企业,成绩永远属于过去。”

熊群力表示,面对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日益兴起的态势,15万电科人将启动改革创新的强大引擎,乘风破浪,驱动中国电科这艘航船向世界一流创新型领军企业不断前进!(胡喆)

【责任编辑:${content.getAttrByFlatName('zrbj').value}】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