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松劲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发布时间:2017-12-15

近日,位于河北霸州胜芳镇的河北前进钢铁集团宣布钢铁产能整体退出。当天,河北省化解过剩产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生产设备进行了封存验收。至此,曾在霸州经济中举足轻重的钢铁业,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传统钢铁业的退场,换回了新动能的登台。在告别传统钢铁业的同时,当地也迎来了一批高附加值产业的进入,实现了以企业转型升级促产业转型升级、继而带动区域转型发展的目标。淘汰产能做“减法”,提质增效做“加法”,越来越多的地方和行业正在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尝到甜头。

今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一年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铺开,多个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为中国经济稳健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经济运行的质量和韧性也进一步增强。不久前召开的党的十九大,再次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了部署,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多位接受经济日报采访的专家均表示,党的十九大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新定位、新要求。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顶层设计将更趋完善,发展内涵更加丰富,实现路径也将更为清晰。

改革促转型释放新活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乎全局与长远,自2015年末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首次提出以来,这一改革聚焦五大任务,瞄准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主动谋划、精准发力,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效。

去产能成效首当其冲。目前,2017年度钢铁、煤炭去产能目标已超额完成。其中,钢铁行业已化解过剩产能1.15亿吨,“地条钢”产能已彻底清除,而煤炭全行业5亿吨产能退出的目标也有望在明年基本完成。

坚持因城因地精准施策、分类调控,去库存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截至10月末,我国商品房待售面积60258万平方米,下降10%以上,房地产投资平稳增长,房地产销售平稳回落。

去杠杆方面,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加强企业自身债务杠杆约束,支持企业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实现了资产负债率稳中有降。10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5.7%,同比降低0.5个百分点。

在多方努力下,降成本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前三季度,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56元,同比减少0.23元,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费用为7.34元,减少了0.27元,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

加大对脱贫攻坚、生态环保、重大基础设施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补短板力度,着力弥补在创新和消费升级领域的不足,支持培育新动能。今年以来,生态环保、公共服务、水利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增速均保持在20%以上。

供求关系改善、市场活力增强、生产预期向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也进一步提振了发展信心。最新发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显示,11月份PMI升至51.8%,高于年均值0.2个百分点,连续14个月保持在51%以上的较高水平,表明经济增长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更加明朗。

尽管成效显著,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依然任重道远。12月8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列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凸显了这一改革在我国政策体系和经济工作中的主线地位,仍需要我们加倍努力,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

关键领域发力谋突破

位于江苏大丰新丰镇的“荷兰花海”景区,有着“中国郁金香第一花海”美誉。当地700多户农民通过流转5000多亩土地,变棉农为花农,收入也翻了一番。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要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更要通过改革来改变业态、改善生态、优化心态。”新丰镇镇长仇飞对此感慨颇深。

今年以来,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要求,在继续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的同时,各地各部门还着重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振兴实体经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等方面发力,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推动改革向更深层次、更广维度、更大空间拓展延伸。

“手里有粮心不慌”,今年我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粮食总产量达12358亿斤,较去年增加33亿斤,创下历史上第二高产年。殊不知,这一产量是在高产作物大幅调减的情况下实现的,成绩来之不易,正如国家统计局农村司首席统计师侯锐所言,这充分说明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

实体兴,筋骨壮。振兴实体经济,是推动经济优化升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大任务,也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所在。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从提质增效、要素集聚、降低成本等方面提出多项政策举措,实体经济效能进一步巩固提升。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而体现新动能发展的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幅更是高达13.4%。

在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上,坚守“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调控目标不动摇、力度不放松。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调控措施下,我国房地产市场不但实现了短期的平稳运行,也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不仅如此,电力、成品油、天然气等市场化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实施等一系列改革举措今年相继落地,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了新的制度供给,营造了更优的市场环境。

中国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的实践,赢得了国际社会的“点赞”。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名为《G20结构性改革进展的技术性评估报告》中指出,中国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了生产率增长、高水平就业,进展积极、成效显著。

更加凸显市场化、法治化

“随着煤炭优质产能逐步释放,全国煤炭市场供需关系正在由基本平衡向更高水平的动态保障发展。”在日前举行的2018年度全国煤炭交易会上,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表示,我国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明显效果,煤炭市场化机制基本确立。

长期以来,电煤中长期合同定量不定价,很多时候都等同于废纸一张。去年底以来,在市场定价、政府督导的模式下,供需双方通过“基础价+浮动价”方式签订中长期合同,在供需合作双赢中构建起“两放心”的新型合作关系。

改革步入深化之年,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优化存量资源配置、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变得更加迫切,亟须在相关领域建立起面向未来的中长期发展机制。

需要指出的是,探索以市场化、法治化方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一开始就没停止过,并在债转股、清理“僵尸企业”等领域取得积极进展。与此同时,政府通过“放管服”、减税降费等自我改革,从制度供给上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实践证明,在上述一系列组合拳下,我国工业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盈利能力得到了大幅修复,并不断向着更优效益、更高质量转化。

党的十九大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首要任务,也是推进其他任务必须坚持的逻辑主线。专家表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头连着经济新常态,一头连着经济体制改革,要着眼于现代经济体系建设目标,进一步加快市场化、法治化步伐,真正发挥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关键领域、重点环节的牵引作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在于改革、难点在于改革、突破点也在于改革。只有扭住改革这个牛鼻子,运用市场化、法制化手段,才能真正推动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许召元说。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等不得、输不起的战役,但也绝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许召元表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自身的发展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方向,用钉钉子精神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把党中央关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推动经济发展迈向更高质量、更高层次。(顾 阳)

【责任编辑:${content.getAttrByFlatName('zrbj').value}】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