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高铁持续保持快速发展步伐,“四纵四横”高铁网基本成形,技术成就赢得国际声誉。中国高铁,已经成为一张见证我国重大高端装备创新实力的名片。
在正在紧张施工的京张高铁清华园隧道工地,记者看到了施工人员的“法宝”——“可视化智慧施工系统”。
“这套系统集施工监测数据、施工信息以及施工管理信息于一体,可以对海量施工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中铁十四局京张项目副总工程师刘磊告诉记者,清华园隧道是目前北京最大的盾构隧道,穿越3条地铁线、6条重要城市道路、73条重要市政管线,长距离并行地铁13号线,距离附近结构物最小距离仅3.4米,施工难度极大,需要时时紧密观测地质情况。
“比如,通过点击系统中的3D控件就可以轻松生成三维地层剖面图,掌握地质信息,做好应对预案。”他表示,目前清华园隧道已经掘进900多米,进展顺利。
不仅施工更“智慧”,未来奔跑在京张高铁上的列车也有一个名字叫“智能”。作为京张高铁智能动车组设计方案中选单位,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设计师表示,针对冬奥会赛事的特殊需求,列车将设置科技感十足的媒体专用包厢,可以通过智能显示屏,实时观看赛事直播,配合覆盖全车的WIFI系统,参与奥运赛事报道的记者可随时编辑发送相关稿件。
列车还设有人性化的残疾人座位区,配有轮椅固定装置、SOS按钮以及可折叠桌板等贴心设计。定制化的兴奋剂检测区、冰雪运动器材存放区,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奥运专列”。
创新,伴随着中国高铁前进的步伐。今年年初,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召开。由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高铁齿轮传动系统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中车戚墅堰所总经理王文虎告诉记者,齿轮传动系统是高铁动力传输的关键设备,此前从技术到工艺都长期被国外公司垄断,是高铁列车最“卡脖子”的零部件之一。
经过多年的技术攻坚,王文虎表示,齿轮传动系统产品全面覆盖了时速160至350公里速度等级全部车型和全部高铁线路。时速350公里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就是“主要客户”之一。
这样的自主创新是中国高铁多年来不懈前行的印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去年9月21日,“复兴号”以350公里的时速在京沪线上正式开跑,树立了世界高铁商业运营的新标杆。
“京沪高铁是目前世界上设计建设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复兴号’是按照时速350公里运营研发制造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在京沪高铁按时速350公里运营,技术安全性、可靠性、舒适性没有问题。”中国铁路总公司总经理陆东福告诉记者。
为了提高安全性,技术人员在“复兴号”上建立了全方位安全监测系统。全车有2500余个传感器,比以前动车组多出500余个。“这些传感器就像眼睛一样,时时刻刻对列车的运行状态、轴承温度、冷却系统温度、制动系统状态、客室环境进行监测。”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波说。
跑得更快,能耗却更低。京沪高铁实测结果显示,在350公里时速下“复兴号”与“和谐号380”相比,总能耗下降了10%,意味着京沪高铁往返一趟能省5000多度电。
中国铁路总公司总经理特别技术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华武表示,“复兴号”将是中国高铁“走出去”的主力车型。经过多年成网运行,中国高速动车组既无惧大漠风沙,也能适应高寒高热。“复兴号”可以经受零下40℃到40℃的环境考验,也能根据各地自然、经济特征做适应性调整。
时速350公里“复兴号”上线运营后,更多的“创新蓝图”已经展开。何华武表示,时速350公里长编组、时速250公里、时速160公里系列化中国标准动车组研制工作也在紧张进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