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十八局集团建设者和外籍员工在沙特麦麦高铁合影。 陈仕奇 摄
麦麦高铁麦加车站 徐名峰 摄
中铁十八局集团建设者和外籍劳务人员在麦麦高铁并肩奋战。陈仕奇 伍振 摄
图为列车行驶在沙特麦麦高铁上。徐名峰 摄
麦加、麦地那是世界各国穆斯林心中的圣地。每年穆斯林朝觐时期,麦加、麦地那都会迎来数百万的朝觐者。但是朝觐期间的交通问题,一直是困扰沙特各界的重要难题之一。
沙特当地时间9月14日,随着最高时速可达360公里的麦加至麦地那高铁(简称麦麦高铁)吉达段电力、电气化和信号、通信等四电系统调试完成,世界沙漠地带时速最高双线电气化高速铁路——麦麦高铁全面建成。这条连接伊斯兰两大圣地的高速铁路,不仅实现了沙特人与全世界穆斯林多年的夙愿,更是以中国铁建为代表的“中国队”在海外参与高速铁路建设的又一重要见证。
走出去——
擦亮“中国品牌”
绝大部分朝觐的穆斯林到沙特的第一站是红海城市吉达。因为位于吉达的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国际机场是距离麦加、麦地那最近的机场。然而,由于朝觐需要多次往返于这三个城市,而三地之间又没有设置航线,因此朝觐期间数百万人乘坐汽车进行公路大转移,就成了沙特一道独特的风景。
麦加周边的客运站内挤满了身着戒衣的朝觐者,站内数以千计的大巴车承担着每年超过300万穆斯林朝觐的压力,而老旧的设备和公路交通在运载过程中存在着s安全问题。
但由中铁十八局集团参与承建的麦麦高铁开通后,一切都将变得不一样了。
麦麦高铁途经吉达、拉比格、阿卜杜拉国王经济城,线路全长450.25公里,设计最高时速360公里,是世界首条穿越沙漠地带且时速最高的双线电气化高速铁路。麦麦高铁正式通车运营后,麦加到麦地那之间的行车时间,将由目前的4个小时缩短到2个小时,年客运量将突破1500万人次,极大缓解当地的交通压力。
那么,这样一条意义重大的铁路,为何会“花落”中铁?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中铁十八局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王兴周看来,正是中铁十八局集团早前在沙特的一系列“品牌工程”,让他们得以用信誉“扬帆”沙特,并最终中标麦麦高铁项目。
这份“品牌工程”名单可以列得很长:
中东第一高桥沙特利雅得大桥;被誉为全线工程质量最好标段并荣获鲁班奖的沙特南北CTW200标;还有麦加轻轨,自2010年投入运营以来创造了单向每小时运送11万人次的世界地铁最高载客纪录,并登上了沙特国家邮票,成为“中国制造”投向穆斯林世界的一张靓丽名片……
“中铁十八局集团在沙特同时参与了南北铁路、麦加轻轨、麦麦高铁三条轨道工程建设,创造了同一企业在同一国家同时承建三条铁路项目的历史纪录。”中铁十八局集团总经理闫广天介绍。
扎下根——
彰显“中国担当”
“没有现场的出彩,就会有市场的出局”。
麦麦高铁施工可谓“难于上青天”:沿线大多是沙漠山峦,路况非常复杂;55℃高温,气候炎热;而且面临着文化差异大、水土严重不服等困难。
但中铁十八局集团麦麦高铁项目部有句话:“气温高,斗志更高;困难大,干劲更大;高铁快,发展更快。”他们把这个叫做“麦麦高铁精神”。
2012年6月,业主向中铁十八局下达了三个半月内将全线重点控制工程Brman桥实现通车目标的指令。这在当地无疑是天方夜谭,因为按照正常工期至少要一年。
但为了在海外叫响中国铁建品牌,充分展示中国企业重承诺、守信誉的形象,中铁十八局集团麦麦高铁项目部的将士们决心让“不可能”变为“可能”。项目副经理成红斌取消了原定回国参加弟弟婚礼的行程,连续蹲守在38KM铁路桥下5天,直至48片梁体全部架设完成。还有许许多多的建设者,有的主动放弃休假,有的长期带病坚守工作岗位,有的员工妻子生产不能在身旁照料,有的员工子女高考也未能回国陪伴……
最终,在大家的团结拼搏下,仅用60天的时间就圆满完成了基础开挖和承台、墩身、预制梁施工的基础作业。沙特当地媒体报道说:“沙特工程建设史上,还没有一个规模如此巨大的项目能在两个月里完成,也只有中国公司才能做到这一点。”
由于安全、质量、文明施工样样优秀,项目部赢得业主的信任,继而获得了9000多万美元的新增工程项目。中铁十八局集团国际公司沙特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陈德斌介绍,最近他们又中标朱拜尔TS-8高速公路、法赫德国王石油矿产大学维修车间项目等项目,目前累计承揽项目18个,合同总额近100亿元人民币,为中国铁建“海外优先”战略写上精彩一笔。
融进去——
做实“中外融合”
“融进去”不仅要走进所在国的建筑市场,了解当地的生活习俗、游戏规则,还要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传播中国的文化。
在麦麦高铁工地沿线,随处可见“建设中沙友谊高铁,打造中国铁建品牌”等用阿拉伯语、英语、中文不同字体印制的大幅标语;在营地内,中国国旗、沙特国旗和中国铁建司旗高高飘扬……具有中国元素的企业文化与当地文化的结合,已随着工程项目建设“走出去”落地生根,无不传递出浓浓的中沙友谊。
同时,中铁十八局立足沙特,坚持“本土化”管理。从项目部负责人到工长都能用英语、阿拉伯语、波斯语同当地人交流,仅这一点就折射出了项目部在“走进去”过程中对当地民众、当地文化的重视。
而在培养“沙特通”的同时,中方也在培养“中国通”。巴基斯坦籍工班长侯赛因就是其中一例典范。在中铁十八局工作的9年时间里,他从一名钢筋工人,逐步成长为工班长。从基础的体力劳动,到拿着图纸带领他的外籍工班独立施工,9年中他不仅掌握了技术,还学会了一口流利的中国话,成为项目上有名的“中国通”。
在不久前中非领导人与工商界代表高层对话会暨第六届中非企业家大会开幕式上,中国铁建董事长、党委书记陈奋健作为中国企业唯一代表发言时发出的倡议“致力于合作发展、致力于绿色发展、致力于带动发展”在麦麦高铁建设中得到印证。中铁十八局分管海外经营的副总经理薛新广介绍,在麦麦高铁建设的7年时间中,中方培训了当地技术工人400多人,聘用当地工人超过1000人次,带动当地就业人数达1500人以上,不仅在工程技术上相互交流,与当地民众也结下了很深的友谊。
中沙联合体沙特方技术顾问巴哈·爱丁·阿迪波·拉菲克·穆罕默德表示:“我们与中国企业合作得非常愉快。我们还一起研究技术课题,从他们那里学到了很多好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他们那种不怕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和精神也让我们感触很深。”
“走出去”与“融进去”,虽两字之差,中间却隔着两扇门。国内项目工期紧、任务重时,一些企业可以从全国调兵遣将,能应付自如。可在海外市场,国内员工签证难,物资材料采购难,不少施工装备还要求获得指定资质认证。如果把国内建筑行业通行的“大会战”搬过去,可能就成了“大混战”。只有属地化,才有真正的生命力;只有国际化,才有真正的竞争力。
“中国铁建十分重视海外业务发展和经营,在参与国际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主动融入项目所在国经济发展,切实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实现了从工程承包商向投资商、开发商和运营服务商的转变。中国铁建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做出更大贡献。”中国铁建总裁庄尚标如是说。(记者 伍 振 韩维正 张世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