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铺路不畏难 牵手暖人心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8-11-10

在圭亚那德莫拉拉东海岸道路升级改造项目施工现场,中国工人向圭亚那工人讲解技术要领。(记者 朱东君摄)

在德莫拉拉东海岸道路升级改造项目实验室,中方员工向圭亚那员工讲解如何操作实验器材。(记者 朱东君摄)

一辆卡车在修建完工后的阿迈拉水电站进场道路上行驶。(记者 陈效卫摄)

◎在艰险环境中克服重重施工困难,仅用7个月时间完成一般承包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全线除尘,专人监督每道工序,所有测评结果达“优”

◎传授高难度技术施工方法,提拔当地人为作业队长

“‘交通基本靠走,通信基本靠吼’,这就是我们在热带雨林里工作的真实写照。”中铁一局圭亚那公司总经理王毅伟对本报记者笑言:“不过,最困难的还是面对各种危险。在清理施工场地时美洲豹在林中‘盯梢’,晚上睡觉后被吸血蝙蝠咬得止不住血,早晨起床时靴子里盘踞着毒蛇。所有这些,我们都挺过来了!”

在圭亚那亚马孙热带雨林里,中国企业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交出推进设施联通、民心相通的“成绩单”。“最高效的承包商!”时任圭亚那工程部总工程师沃特·威利斯称赞说。

“中国人完成了一般承包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我们2008年中标了阿迈拉水电站项目,合同金额5.06亿美元,装机容量165.95兆瓦。但因为进雨林的路不通畅,迟迟不能开工。”王毅伟说。要修水电站,需要先修通进雨林的路。这条路长160公里,2010年起由圭亚那方面承建,但当地承包商换了3次,耗时3年,还没能修完,最后只好停工。“最后60公里太难修,工程靠近山区,地质条件特别复杂,既有沼泽,又有巨石。这个项目是美国投资的,最后美方和圭方一起,邀请中方完成剩下的道路施工。”王毅伟说。

“每天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困难。这项工程跨越了60多条大大小小的河流。我们遇到小溪沟修涵洞,遇到十几米宽的河就架桥,遇到落差大的地势要填平,但遇到巨石只能绕行。”王毅伟对此不无感慨。圭亚那每年有两个雨季,路修在山腰容易被冲毁,中铁一局就在山脊上修路,施工难度也因此加大。“为了按时完工,我们甚至在雨天填路基——等太阳出来摊开晒,晒好后赶紧压。”

与施工上的困难相比,热带雨林的毒虫蛇蝎更是令人心悸。一次,分管生产的副经理何小明穿上搭在窗台上的裤子时,突然感觉腿上被蜇了一下,赶紧一拍,发现是一只大蝎子。半小时后,他出现中毒症状,陷入昏迷。“正巧那时我开车进营地,载上他,调转车头就往回开。我们在路上就联系中国援圭亚那医疗队,到达后第一时间给小明注射了解毒药。凌晨3点多,他的烧才慢慢退下去。医生说,再晚一点就来不及了。3天后,他才缓过来。”王毅伟至今回忆起来仍心有余悸。

就是在这样艰险的环境中,仅仅用7个月时间,中铁一局就把剩下的60公里路修好了。威利斯感叹:“中国人完成了一般承包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中国人不仅重视速度,也非常注重质量”

在圭亚那首都乔治敦东部,中铁一局正在进行德莫拉拉东海岸道路的升级改造。这条路连接圭亚那和邻国苏里南,对两国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中铁一局承建的项目长达17公里,包括部分路段两车道改四车道和部分路段两车道翻新,将惠及沿线约35万人口,占圭亚那总人口的45%。因为道路周边商业和住宅区密集,项目开工前就面临不小的压力。

在项目起始的地方,有一家商店。“修路前要先修一条混凝土排水沟,得挖掉商店门前的排水土沟和木质临时便桥。因为桥断了商店就得关门歇业,店主说什么也不同意。我们找店主谈的时候人家不见。”项目商务经理汪惠强无奈地告诉记者。

工程不得不停下来。汪惠强和同事找来圭亚那工程部相关负责人和社区负责人,与店主座谈。他们告诉店主,这条路修好后,车流量会增加,顾客也会随之增加。而且目前的排水沟是明渠,气味难闻,蚊虫滋生,到了雨季更是污水泛滥,新修的排水沟会彻底解决这些问题。此外,施工队还会为店主搭设临时便桥,方便顾客通过。

店主最终同意施工。一周后,商店门口旧貌换新颜。店主特别开心,主动找上门,为之前的行为道歉,还提出让施工队使用他在道路沿线的一块空地,作为备料场或弃料场。

一个难题解决了,新的难题又出现了。“这里旱季特别干燥,施工时很容易产生扬尘,而当地环保局要求全线除尘处理,难度非常大。”汪惠强告诉记者:“旱季时我们就加派人手,一方面清扫道路上的积土,一方面租赁多辆洒水车,在项目沿线全天候洒水,确保不见尘埃。”

圭亚那公共基础设施部对道路质量监管十分严格。据汪惠强介绍,监理公司给项目配置了20多人,每项工序都有专人监督。道路从基层填筑到面层摊铺,仅监理见证的实验检测就多达23次。该工程项目总监弗朗西斯科·佩雷斯对中国企业的表现非常满意:“中国人不仅重视速度,也非常注重质量,所有测评结果都是‘优’!”

“这样的履历和学到的技术让我的竞争力大大增加”

“圭亚那技工很缺乏,有的工种甚至根本没有。如我们要建造精品路面,就找不到技术过关的平地机司机。”德莫拉拉东海岸道路升级改造项目负责人高泽亮告诉记者。“我们的办法是从中国雇来技工,再由中国工人教当地工人。”

30岁的朗姆迪恩住在离工地不远的村子里,在中国施工队招工时被录用为小工,负责搬东西。慢慢地,中国领工发现他做事认真,好学开朗,且主动协助中国领工与圭亚那工人沟通,于是对他加强了培养,传授其很多技术。

“为了充分发挥朗姆迪恩的才能,我们破格提拔他为作业队长,给他配备了一支施工小队,开设了独立工作面。”汪惠强向记者介绍。原来中国领工与当地工人间因语言不通,会产生一些误解,朗姆迪恩很好地解决了这类矛盾。他的团队也在中方培养下,掌握了技术难度更高的施工方法。现在,朗姆迪恩不仅个人收入在外籍工人中名列前茅,他带领的团队也涌现出不少优秀员工和团队管理者。

朗姆迪恩跟着中铁一局工作了一年,他说自己最大的变化是更自信了。“在一家国际性的大承包商工作,这样的履历和学到的技术让我的竞争力大大增加,收入和职位也都有提升,这让我和家人感到自豪!”(记者 朱东君 陈效卫 版式设计 蔡华伟)

【责任编辑:语谦】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