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巴合作添新星 国际发射再突破

文章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8-07-16

巴遥一号试验队工作现场

7月9日,随着巴基斯坦遥感卫星一号被成功送入太空,航天科技集团的第十三个整星出口项目的发射任务圆满完成,也标志着中巴航天领域的第三次合作取得成功。

早在1990年,中国航天与巴基斯坦开展了第一次合作,长二捆运载火箭首飞搭载了一颗巴基斯坦科学试验卫星。2011年,中巴航天再度携手,巴基斯坦通信卫星1R顺利升空。此次成功发射巴基斯坦遥感卫星一号,标志着中巴航天领域的第三次合作迎来丰收的硕果,中巴航天合作又向前迈进了重要的一步。

用户要求高 签约用时长

中巴合作研制发射遥感卫星的意愿由来已久,从上个世纪90年代前后开始接触,遥感卫星项目常被提起,却又因种种因素被搁置,没有实质性进展。2011年巴星1R成功发射后,巴遥一号项目随着巴星1R在轨顺利运行开始有了实质性进展,项目终于迎来了转机。

“巴星1R在轨运行状态良好,合作达到预期的效果,这给双方后续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长城公司副总裁高若飞说。

一直到2016年4月20日,长城公司与巴基斯坦空间和上层大气研究委员会才签署合同,巴遥一号项目合作事宜终于敲定。“巴遥一号项目是国际客户服务中从谈判到签约用时较长、用户要求最高的。”高若飞介绍。

历时十几年,经过6轮谈判,光英文的招投标文件就各有上千页……负责巴遥一号项目前期签约工作的吴超对当时的诸多细节记忆犹新。

与以往不同,巴方对这颗遥感卫星尤为重视,对其各项技术指标提出了当时中方所能提供的最高要求。巴方还特别邀请了欧洲资深的航天领域的专家顾问团队,与巴方10名监造一起参与到项目进行的全过程中。

这给项目总承包商长城公司及各合作伙伴都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好的“对手” 彼此成全

巴遥一号试验队工作现场

袁彬辉是入职后直接进入巴遥一号项目的新人,刚开始的时候,他一直以为经常开会、一次会开一周、每次开会都要到深夜、一次会议甚至要整理上千条待办事项都是正常的工作状态,后来他才意识到,自己参与的原来是这么重要的项目。

“他们对文件体系的建立和规范极为重视,有着近乎极致的要求,这给团队的工作增加了难度。”项目总经理李兰有着多次国际项目服务经验,但这次巴方和欧洲监造专家对文件体系的极致要求,还是让团队感觉到了挑战。

在与巴方和欧洲专家不断切磋的过程中,项目团队也从对方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由于巴方的严格要求,我们也形成了一套对标国际航天水准的完善的文档体系。”李兰说。

此外,根据合同,长城公司不仅要以在轨交付的方式向巴基斯坦提供一颗遥感卫星,还需要提供巴遥一号地面应用系统和地面测控系统,并提供在轨测试、在站支持、培训、保险及相关技术支持等服务。

“这是第一次有客户提出要做星地一体化的系统集成,长城公司承担了‘大总体’的角色,这对长城公司的团队协调工作和宇航集成能力提出了考验。”项目执行贾秀鹏介绍。

于是,项目团队像“大管家”一样“管”起了巴遥一号所有的协调沟通工作,并将整星任务“分解”,分发给各合作单位共同完成。

“巴方对卫星整体及应用水平要求非常高,这个过程虽然难,但完成以后,我们自身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高若飞说。

更有底气 未来可期

作为中国航天进入国际市场的探路者和中国航天商业化发展的先行者,长城公司在合作伙伴的支持下,已经实施了13个国际卫星在轨交付项目。其中,通信卫星10颗,遥感卫星3颗,巴基斯坦是中国航天遥感系统的第二个国际客户。

“遥感卫星数量较少,在国际商业航天市场中处于弱势。但经此一役,将会对我们拓展遥感卫星用户群体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高若飞分析。

同时,此次合作不仅得到巴方、也得到了欧洲顾问团队的认可,“我们的服务得到了肯定,让我们对提供达到欧洲标准的国际航天商业服务更有信心。这次合作积累的经验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为进一步开拓国际航天服务市场打下基础。”高若飞说。

在国际商业航天领域摸爬滚打30多年,长城公司已经从最初的商业发射服务提供商,逐渐发展成了有能力提供包括商业卫星发射、研制、咨询、频率/轨位协调、融资保险、在轨管理、培训等在内的一揽子服务的系统集成商和综合服务供应商。长城公司的服务流程、制度和水平不断完善、服务更加专业,人才队伍经验也不断丰富。

巴基斯坦空间和上层大气研究委员会主席凯瑟·安尼斯·库若姆对长城公司给予很高的评价:“没有长城公司的配合,这次任务是无法实现的,长城公司员工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在项目执行期间处理不同阶段问题所体现出的专业性令我印象非常深刻。”他同时表示,非常希望两国在航天领域有新的科技合作项目诞生。

高若飞介绍,目前,中巴双方正在就未来的航天合作进一步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