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汽车集团在造车梦求变中奋进60载

文章来源: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8-09-21

广西汽车集团作为区直属大型国有控股企业,扎根柳州60年,不断做大做优做强,成为了中国汽车工业30强,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和零部件企业全球百强。回顾广西汽车集团这60年的发展历程,从一个生产大型船用柴油机的地方小厂,到转型拖拉机一跃成为全国八大拖拉机厂,再到生产微车拿下微车霸主地位,乃至到现在的综合性现代化汽车集团,2017年集团营收突破220亿元,具备年产150万套汽车零部件、80万台汽车发动机、10万辆客车及改装车的实力。汽车集团历经了高峰低谷,但以“造车梦”为共同信念,不断改革突破、创新进取,这种信念在过去表现为专一的造拖拉机、造微车,在新时代则赋予了更丰富的内容,是围绕汽车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实现集团业务在汽车产业上下游相互促进、持续发展。

寻根:栉风沐雨积累造车经验

汽车集团的造车梦可追溯到1958年成立的柳州动力机械厂,五菱人过着“早上拆床,晚上铺床”、“竹篱笆围墙”的艰苦日子,却悄然种下了造车梦的种子。1961年3月,五菱人完成了丰收37型拖拉机试制。该产品于1965年底成为国家定型产品,柳州动力机械厂成为该机型的定点生产厂。到上世纪70年代中期,柳州拖拉机厂已经成长为全国八大拖拉机厂之一。好景不长,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拖拉机销售无以为继。困境中反而走出新路,企业发现了微车这一市场,1982年,创新的五菱人采用手工测绘、敲打、靠模、实配等方法,成功试制第一辆万家牌微型货车,实现了微车制造领域零的突破,五菱人多年来的造车梦终于可以落向实地,正式开启。1985年,工厂正式更名为柳州微型汽车厂,转产微型汽车。步伐还在加快,多次技改,丰富产线,出口海外,1998年微型汽车产销量达到10万辆,取得了国内微车行业产销量第一的业绩。

2002年,广西汽车集团通过资产重组,以全部整车业务及资产与上海汽车工业集团公司和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实现了“三方合作”,成立了合资企业——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三方合作,从公司架构来说,使原一个五菱变成了有产品纽带、产权纽带和文化纽带相联系的两个五菱,促进了五菱汽车实现从年产10万辆向200万辆的跨越。从汽车产业发展中来说,一条以五菱价值链为支撑的完整汽车产业链形成,为广西汽车产业和民族品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蓄力:确立主业再踏造车征程

将最优良资产剥离给上汽通用五菱后,汽车集团包袱沉重,生存困难,相对落后的零部件体系、庞大的后勤服务系统和众多的退休员工,不增值资产和不良资产等阻碍了公司内外发展。

汽车集团没有被脚下荆棘所困,依旧朝着“造车梦”进取,并将原本单一的“造车”升华为汽车产业链的发展。不破不立,汽车集团调整结构,剥离辅业,集中精力打好汽车零部件、发动机、专用汽车三大主业。

“十一五”期,集团在三大主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研发方面投入资金总计达21.2亿元。2007年,集团以零部件、发动机及专用汽车核心业务资产,与香港上市公司合资成立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将资本流入工业公司再反哺给集团实业,最终实现汽车制造做大做强。这也得益于集团高瞻的发展眼光和厚积的战略谋划。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2007年,跟随主机厂在青岛开拓零部件生产基地,布局北方市场;2008年,建设柳州潭西基地,整合启动车桥厂与制动器新的生产设施,极大的提升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2009年,零部件年产超100万台套,发动机超60万台,专用车3万辆,微型货改车和汽油观光车等核心产品成为市场领导者;2010年,开始谋求产品向中高端市场转型升级……整合资源,夯实主业,为集团化发展和下次转型打下基石。

转型:结构转变注入增长动力

2010年以来,汽车市场发生巨变,国家调低经济发展速度,取消鼓励汽车产业政策,传统生产制造水平已经不足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谋求一席之地,集团将产品结构转型作为战略发展新支点。

调整零部件产品结构,向高附加值乘用车产品转型。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生产结构,公司将零部件制造方向锁定乘用车领域。以技术创新和核心技术突破为手段推动产品优化升级,全面提升汽车后扭梁、后部下车体、副车架、座舱总成、发动机等乘用车零部件产品的竞争力,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公司用化零部件占比已达70%。此外,潜心打造的N18发动机,大排量、大功率的V6发动机,2.0T发动机等,助力发动机业务向乘用化方向转型。

近几年,向智能化转型特点明显。自2014年河西零部件搬迁改造提升项目后,增添了自动化冲压线、后部下车体自动化焊接生产线、机器人喷涂线、等高齿加工线等新设备、新技术和新工艺,其制造工艺当时已是国内先进水平,逐渐形成了以自动化、柔性化、标准化、系统集成化、模块化供货的竞争力。目前,公司还启动了产品研发管理数字化、柳东座舱线数字化系统改造等六大智能制造项目。集团公司目前共投入自动化生产线108条,机械人807台。柳东工厂平均自动化率已达52.63%。冲焊件厂通过不断升级,已拥有157台机器人,自动化率已达65.22%。集团公司开展信息化平台建设,已实施的数字化监控项目初见成效,为充分挖掘公司产品全生命同期的生产效能和经营效率提供了有力支撑。此外包括立体仓库在内的智能仓储物流项目正在建设中,这也是区汽车行业整体智能仓储物流的首次尝试。汽车底盘智能工厂也将在10月建成投产,该项目还填补了国内突破了我国后桥/独立悬架装配生产线关键短板装备国产化空白,形成关键技术的行业标准与专利,不仅全面为企业在关键零部件制造上提质增效,更将成为广西在打造高水准汽车底盘零部件智能化生产模式标杆。

调整整车销售结构,向客车、新能源领域转型。第一步在2009年早已跨出。紧跟市场需求,执行深耕细分市场之策略,重点开发符合新法规的校车产品和客车产品,同时积极探索有高附加值的特种改装车业务。目前,五菱改装车市占率已达到62%,仍在不停刷新纪录。五菱观光车也被选为2017年“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和特朗普访华故宫外宾接待专用车。五菱专用车连续两年入围公安机关警用车采购中心车型目录,2017年在哈尔滨公安局拿下333台警务用车订单。“应急班防暴运兵车”武警广西总队认可,突破了长期以来合资品牌独占军工市场的局面,五菱自主品牌车辆将有望为更多的军工系统服务。此外,五菱冷藏车获得中国冷藏优秀产品应用案例奖项,荣获国家级殊荣。

依托电机驱动技术和整车控制技术两大核心技术,公司提前做好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自2009年成为广西首家获得微型电动货车生产资质的企业后,不断储备相关技术和人才。如今搭上政策和市场“春风”,打造了涵盖物流车、客车、观光车等新能源汽车的产品矩阵,开启了新能源产业链的推进。尤其是电动观光车,通过自动化生产和“互联网+”,实现智能驾驶,共享智能观光车已在景区正式上线运行,用户在互联网上下载终端软件便可使用。

布局:纵横规划增强转型后劲

在公司零部件、整车产品转型过程中,集团的大布局如影随形,且至关重要。这场布局,主要体现在“引进来”和“走出去”两个方向。

“引进来”: 2005年,集团与日本HTC公司合资,成立“柳州广菱技术模具有限公司”,为国内的汽车企业制造汽车模具。自零部件业务转型升级序幕大展开后,对外合作的步伐也随之加快。就在最近两年,公司与佛吉亚、美桥等多家世界强企,在乘用车座椅、内外饰、传动等系统展开合资合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合资合作不仅丰富产品线,提升生产质量,扩大市场销售,更重要的是引进技术和管理,在学习中消化,在吸收中创新,将外来的汽车行业精华转化为集团未来自主创新的强大支撑和转型发展后劲。

“走出去”:2017年7月,集团首个海外生产基地在印尼建成投产,这是集团在国家倡导“一带一路”大环境中进行的。印尼是海上丝绸之路和东盟的重要窗口,只要能充分发挥其在东盟贸易中的投射作用,便能进一步影响整个东盟市场。公司将此作为海外事业的起点,展现了全球化的宽阔视野,同时也标志着集团以柳州、桂林、青岛、重庆、、贵阳、印尼六大基地“跨省出海,多点联动”的战略布局形成。

结尾:

60年风雨兼程,60年造车梦想。新时代新起点,如何将梦想变为现实,广西汽车集团已把握住了方向,是要牢牢把握汽车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以改革为引领,以创新为动力,在新的市场机遇下掌握发展主动权,培育战略新兴产业,为实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向前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