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支线航空“中国梦”

文章来源: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8-10-10

改革开放40年,作为高科技领域的重要行业,中国航空工业成就斐然。民机制造是对一个国家研发、制造等综合能力的严格考量,是一个很长的产业链的发展过程。40年间,国产民用飞机曲折起伏的发展史,正是改革开放以来波澜壮阔历史的真实写照。

从1988 年项目启动,到2000年底取得生产许可证,“新舟”60飞机完成全部研制工作。“新舟”60飞机是我国第一个按照与国际接轨的中国适航规章CCAR-25部进行设计、生产和验证,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双发涡桨支线客机。可在复杂气象条件下安全飞行,能够在简易跑道上安全起降,并能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多用途改装。

中国作为全球重要的民航市场,历来备受飞机制造商的关注。但在中国民机制造停滞不前的几十年里,全球早已完成了市场分配,形成几家独大局面,年轻的“新舟”飞机面临着重重考验。

“新舟”飞机的销售,走了一条“曲线救国”的道路,即先开拓国外市场, 再征战国内。2005年,首架“新舟”60飞机交付非洲津巴布韦,由此开启了飞向世界的征程。10多年来,已累计交付100余架,运营在亚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四大洲18个国家的近300条航线上,获得了14个国家的型号合格证,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亮丽名片。

“新舟”系列飞机在海外的运营,不仅扩大了中国民机品牌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更给当地政府和社会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16年10月22日,暴风雨肆虐喀麦隆,整个国家的交通大动脉几近瘫痪,“新舟”60临危受命,在保证完成原有2个班次的飞行之外,额外加开11个往返班次的飞行计划,搭建起一条空中“生命线”。

此外,以“新舟”60 为平台的多用途飞机改写了国内此类飞机全部依靠国外进口的历史。人工增雨机、遥感机、海上救援机、医疗救护机及巡逻机等多用途飞机已成为“新舟”家族的亮点。

“新舟”60首个特种飞机型号—— 高性能人工增雨机是目前全球体量最大、性能最全的专业人工影响天气平台。2018年6月初,内蒙古大兴安岭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奇乾林业局阿巴河林场相继发生森林火灾,两地山高坡陡、交通不便,扑救难度极大。经过2架“新舟”60增雨飞机人工增雨作业后,效果立显,区域火场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2017年3月9日,“新舟”60遥感飞机成功首飞。新华社刊文评价:“本次首飞标志着遥感飞机的相关试飞工作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也为后续功能性的研发试飞和适航型号合格审定试飞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改进方向。”

为实现航空工业跻身世界一流涡桨支线客机制造商的发展目标,航空工业从21世纪初就制定了“新舟”60、“新舟”600与“新舟”700“三步走”的基本战略。

“新舟”600飞机于2006年正式立项,2008年10月首飞成功, 历经18个月的试验验证,完成了国内首次湿跑道科目试飞,填补了多个中国民机研发、试验科目空白。与“新舟”60相比,改进后的“新舟”600飞机在综合航电系统, 结构设计和客舱内环境、舒适程度、系统的维修性和可靠性等方面都有了不小的调整,在维护性、操作性等方面都达到了世界同类飞机先进水平。

在对未来支线航空市场做了大量的需求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航空工业启动了新一代高速涡桨支线飞机——“新舟”700飞机的研制工作,并于2013年12月获得国家立项。未来,作为国家民用飞机“两干两支”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舟”700飞机将更好更全面地服务于我国基础航空的发展,更为丝路沿线国家经济文化互联互通、共享发展贡献积极力量。

从追求项目成功到追求商业成功、从关注技术成功到关注客户服务,改革开放的40年,是“新舟”系列飞机型号演进的40年,是建立研发体系、创新运营模式的40年,更是中国民机实现跨越发展的40年。伴随着“新舟”在世界上空飞翔,中国的民机产业也将开拓更广阔的市场、走向更傲然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