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乡巨变

文章来源: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发布时间:2021-08-11

“好,真是好,日子真的太好咯!”谈起近年来的变化,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牛街镇水田村村民周成芝连用了几个“好”字。

然而,文化水平不高、不善言辞的她却不知该如何表述变化之好。一旁的水田村村委会副书记常开均赶忙拉起记者:“我带你去村里转一转,就明白了。”

清澈的溪流从山上一直流到村口。溪流旁,是一排崭新的易地搬迁房,更有村民建起了别墅;热闹的文化活动广场上,年轻人打着篮球;学校也是崭新的,还有远自上海的富商捐资助学。

“变化简直太多咯!”常开均边说边笑,“不说远了,五六年前完全不是这样,我们赶上了好时候。”

2016年,记者曾到水田村采访。那时,进村公路还是坑坑洼洼的,村里连接各小组的小路就更不用说了。村口,全村唯一的小卖部货架上摆着不算丰富的商品,有些货物上还积着灰。

昭通是深度贫困地区,而水田村又是昭通最偏僻贫困的乡村。名为“水田”,村里却几乎找不到一块稻田。水稻一年一季,吃喝都成问题,村民出于生计考虑,在多年前改种玉米、土豆等作物。

然而,这仍旧改变不了穷困的面貌。小村庄在巍巍大山的环伺下,显得过于渺小,让人倍感压抑,却无法抽身。一座座独立在山顶、山腰的危房,仿佛摇摇欲坠,丝毫经不起地震、暴雨的侵袭。

“幸好,有党和政府关心我们!”周成芝反复说着这句话。

2015年9月,云南电网公司派昭通彝良供电局员工吴长碧驻村担任第一书记。不曾想,这一驻便是6年。这位扶贫女书记,迅速走遍了全村25个村民小组,摸排整理出全村361户、1556人贫困人口的生活状况,一遍遍宣传党和国家的好政策,从柴米油盐做起,改变虽小,却冲击着村民固有的思想观念。

变化悄然发生。道路开始翻修,自来水通到各家各户,移民安置房建起来了。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产业:高山上种满了竹子,旱地里盖上大棚培育起了辣椒,山林和村户的围栏里饲养着猪、牛等家畜,它们吃的都是地里的玉米、红薯、土豆、青草等。

村里组织年轻劳动力集体培训,外出务工脱贫致富。共计3868人的村落,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去到福建、浙江、广东的工厂。也有从外地返乡创业的村民,凭借丰富的经验、勤劳肯干的作风、高超的手艺,为家乡开起了第一家家具店、装修店、铝合金门窗店……

“真的脱贫了!”村委会监委委员黄方义拿出最具说服力的数据:村民人均收入从2015年的1420元增长到了2020年的8520元,全员脱贫,不落一户,不少一人。

那么,未来还有无返贫的可能?“没有!”黄方义态度坚定。这是村里经过多次排查,研判得出的结论。“在外有务工,进村有产业,收入稳定得很。”

扶贫更要扶智。村干部带了个好头。村委会书记常开勇、副书记常开均都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拿到函授大专文凭,感慨“知识就是力量”,并将理论知识落实到乡村治理发展的实践中。此外,他们成功说服街坊四邻,把孩子送入校园学习,为乡村振兴助力。

还有一些更大的变化,已经或正在发生。2020年5月,昭通往返广州直飞航线开通;是年最后一天,昭通至彝良高速公路通车,改写了彝良县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

当下,水田村来了一帮工程队,施工如火如荼。他们立起宜昭(宜宾至昭通)高速公路项目部的牌子,住进了村民的新房里。

大田坝组村民罗顺全很开心地接待工人,甚至把新房专门腾出,租给35位工人,自家人则重新住进翻修过的老房子。10间房,月租总共2000元。“他们是为村里的发展作贡献。高速通车后,我们的辣椒、竹笋就可以卖去四川了。”罗顺全说。

【责任编辑:家正】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