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油二十年援藏路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1-09-23

“年轻的尼玛是一轮朝阳,是中国海油这片大海托起了尼玛这轮朝阳啊!”这是尼玛干部群众对中国海油援藏工作最形象的比喻。

雪域高原,记录援藏大爱;美丽尼玛,述说援藏深情。20年前,作为被中央确定的首批17家援藏企业之一,中国海油开始对西藏那曲地区尼玛县开展对口援助工作。

20年来,中国海油已先后选派7批14名援藏干部、5批16名工程技术人员,累计投入资金超过4.5亿元,先后实施项目169个,涉及农牧、文化、基建、教育、环境、卫生等领域,让尼玛县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第二、三产业逐渐壮大,财政收入跳跃式增长,人民生活发生了令人惊喜的变化。

一笔笔援藏资金、一个个重要项目、一项项民生工程,犹如奔腾浪花,持续助推尼玛高质量发展。

机制创新促进跨越式发展

以前,整个尼玛县城没有一条像样的街道,没有自来水,县城400户居民有三分之一用不上电,天黑即是“关灯”。现在,整个尼玛县城水泥街道宽阔整洁,农贸市场内熙熙攘攘,安全适用的牧民定居房,明亮的太阳能电灯,绿意盎然的蔬菜大棚……看似并不起眼的改变,却是20年来中国海油对口援助尼玛的见证,述说着中央以对口援藏机制推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落地故事。

机制“生”,发展“兴”。2001年,中央召开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决定进一步加大援藏力度,把尼玛县纳入对口支援范围,并确定由中国海油承担对口支援任务。自此开启了中国海油长期对口支援尼玛发展的历程。

2002年,中国海油带着使命、带着资金、带着全体海油干部员工的期望,派驻援藏干部登上青藏高原,勇敢克服地域环境、工作条件、家庭因素等难题,把尼玛作为故乡、视当地群众为亲人、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

援藏工作之初,中国海油制定了“力争用3到5年时间,基本改变尼玛县城落后面貌”的目标,采取“交钥匙”方式开展项目帮扶,确定了“解困、扶本、造血,建立长效机制”的思路,联合当地把每年的援藏资金与国家投资、县财政配套资金捆绑使用,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实施,大大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和项目推进速度。

随着援藏工作的逐步深入,自2017年起,中国海油将援藏模式转变为双方共同管理资金、共同开展项目建设,实现从“整体移交受援方”到“对口支援资金、项目属地化管理”的转变,让受援方能够自食其力,实现良性循环,最终帮助当地牧民摆脱贫困。

技术援藏、项目援藏、就业援藏……20年里,中国海油对口援藏的领域越来越宽,渠道越来越多。从单一资金援藏到全方位补位支撑、从单一统筹区内资源到统筹援受双方优质资源,从单纯“输血”到探索建立“造血”帮扶模式,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每一次机制创新都很好地契合了当地发展的需要,都在不断助力当地跨越式发展。

截至目前,中国海油已形成了以干部人才援藏为龙头,经济援藏、科技援藏、就业援藏以及医疗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等相结合的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援藏格局。

民生项目谱就幸福赞歌

过去,尼玛镇三村的次仁和大多数牧民群众一样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走到哪儿,支起帐篷就是家。现在,中国海油援建的定居房让他和村里的50户村民有了“新家”,家里不仅有了电,用上了明亮的电灯,还能看电视,连打酥油茶也用上电动工具了。

“新房子,亚咕嘟(好)!”带着孩子在羊圈挤羊奶的牧女俄赛停下手中活儿,兴奋地指着新搬入不久、面积90多平方米的定居房说。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开展援藏工作的重要基础。中国海油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发展思路、资金投入、产业规划、项目建设等方面皆是围绕“水、电、路、医、学、住”等民生工程展开。每一批援藏干部的到来都能让当地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  

迈入新阶段接续助力高质量发展

在尼玛,“中国海油”是一个流行词,它不仅意味着一大批中国海油出资援建的标志性工程,更是和每一位尼玛百姓密切相关的生活改善。

20年来,中国海油援藏工作从以提供资金、代建工程的形式,逐步转向培育自我发展能力,增强持续发展后劲。党建互联共建、抗震救灾、饮用水净化、村内道路硬化、供电线路改造……一桩桩“小事”巩固着百姓脱贫的成果,续写百姓奔小康的“振兴路”。

特别是“十三五”时期,中国海油将援藏项目和各方资源向基层民生倾斜、向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倾斜,让越来越多的尼玛群众摆脱贫困,走上致富的康庄大道。截至去年底,尼玛县风电、光电、光热等资源集中连片开发,鼓了当地群众的“钱袋子”,贫困户脱贫人均纯收入达到11153.45元,贫困发生率由25.26%降至0%,尼玛县以贫困发生率为零、群众认可度99%的优异成绩顺利脱贫摘帽。

中国海油围绕西藏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立足尼玛实际,于今年上半年完成对口支援“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绘制新一轮援藏新蓝图,为建设美丽幸福西藏、共圆伟大复兴梦想而努力奋斗,合力谱写雪域高原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责任编辑:家正】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