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豚对水质和噪音非常敏感,一有‘风吹草动’,就可能‘举家搬迁’。”中交集团所属中交二航局承建的江苏常泰长江大桥项目安全总监秦海滨介绍。
常泰长江大桥总长2440米、主跨1176米,是我国第一座集高速公路、普通公路和铁路“三位一体”的跨江大桥。大桥位于长江泰州段,是长江江豚的栖息地。“越是世界级工程,就越要做到生态建桥,用心守护江豚的栖息地。”建设伊始,项目部就立下了军令状。可是,如果水下情况不搞清楚,制定保护方案就无从谈起,探明江豚的“栖息地”势在必行。
方案研讨会上,测量工程师张毅提出了采用热成像仪进行水下探测的想法,可是受水温低、生物特征不明显等影响,热成像仪的使用效果相较陆地大打折扣。专家们一口否定了这个提议,并结合以往的施工经验提出了“声呐+多波束”联合探测的新思路。这种组合探测法不仅可以有效探测水中生物,还可以对周围水域进行地形测量和扫海测量,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在声呐和多波束的“组合拳”下,水草、鱼类和河床迅速得到了精确的定位和识别。历时20天,探测工作顺利完成,项目团队最终形成了《长泰长江大桥周边水域专题报告》和《进一步加强对长泰长江大桥周边水域保护的实施意见》。结合探测结果,项目团队把生态施工的重点放在了船舶垃圾回收和噪音防治两个方面。
“目前项目部租赁船舶多达28艘,半个月产生的船舶垃圾就有1吨,生活垃圾近5吨。”秦海滨介绍说。为减少船舶垃圾随意排放,项目部主动委托第三方公司定期上门回收,并对每艘船舶的垃圾回收量记录在册。为避免有些船舶打“擦边球”,项目部安排垃圾回收负责人定期开展船舶检查,并铅封所有船舶排污口,有效减少了污染物的随意排放。此外,项目团队还在1300米的栈桥上预埋了径流雨水槽,用以收集混合油污。
同时,项目团队在每晚22点到次日早晨6点,停止打桩、材料吊放和混凝土浇筑等作业,在源头上控制噪音。依托数字化钢筋加工厂进行钢筋切割、人工焊接后,再拖现场组装,有效避免了大量噪音和焊接毒气的产生。在长达两年的第三方公司检测中,常泰长江大桥施工附近水域的环境一直保持在较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