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阳岛位于重庆市铜锣山、明月山之间,处于长江干流全线的黄金分割点上,全岛枯水期面积约10平方公里,三峡大坝175米蓄水位线以上面积约6平方公里,是长江上游第一大岛,是长江流域不可多得的生态宝岛,是重庆市独具特色的江河景观和自然生态资源。
2018年9月,中国建科所属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生态景观院广阳岛生态修复项目的150人团队和上千名工人开始了广阳岛生态修复工作。经过近四年的修复,广阳岛上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绿草如茵、林木葱茏、鸟语花香的巴渝乡村田园风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长江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广阳岛生态修复项目团队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以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道法自然的要求,系统开展自然恢复、生态修复,丰富生物多样性,以“天人合一”的价值追求和“知行合一”的人文境界,精心打造长江风景眼、重庆生态岛,生动表达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建设示范以生态为魂、以风景为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最优价值生命共同体。
团队在理念上聚焦生态和风景。广阳岛生态修复聚焦于还岛于民,以原生态、乡土味建设巴渝乡村田园风景,始终聚焦生态的风景和风景的生态。理论上凝练最优价值生命共同体,遵循广阳岛陆桥岛自然生态系统内在机理和演替规律,按照生命共同体的整体系统性、区域条件性、价值性、有限容量性、迁移性、可持续性六大特性,抓住“水”和“土”两个生态本底要素,结合“护山、理水、营林、疏田、清湖、丰草”及“润土、弹路”策略,通过“维护区间、促进迁移、谋求最优”三步走,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最优价值生命共同体,可指导不同区域、不同尺度的生命共同体的保护、修复和建设如何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从而因地制宜开展适宜性工作。
技术上集成创新生态修复关键技术,形成生态修复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导则指南、专利。全岛生态修复对山、水、林、田、湖、草及土、路等要素进行分区分类分项修复,运用成熟、成套、低成本的生态技术、产品、材料、工法,凝练形成可指导山体修护、山地理水、巴渝林团、农耕田园、清绿湖塘、平坝草场、小微湿地、原乡院坝、乡野步道及消落带治理等的标准、标准图、导则和专利,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修复关键技术。
模式上集成创新项目实施新机制。通过建立“生态岛长制+国企+全过程咨询+EPC工程总承包”四位一体新模式,实现“政府决策、国企管理、专业咨询、央企实施”全主体、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的高效管理,既增加了生态修复效果优化提升的灵活度,又跑出了生态修复恢复工程建设的加速度。通过采用设计牵头的EPC模式,实现了低投入建设、低成本运维、高效益回报、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两低三高”的生态修复目标。
实践管理上创新凝练“三多三少”实践方法和“4565”EPC管理体系。全岛生态修复按照“多用自然的方法,少用人工的方法;多用生态的方法,少用工程的方法;多用柔性的方法,少用硬性的方法”的“三多三少”实践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和还原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4565”EPC管理体系包括业主端、设计端、工程管理端、施工端的四端协同,项目总负责、设计总牵头、施工总管理、效果总协调、现场总配合的五总合一;进度计划,现场管理,成本造价,质量管理,效果管控,安全管理的六核共管;构架、流程、制度、信息化、短板的五抓齐进,可充分发挥EPC设计牵头的技术优势,设计引领施工并进行现场全过程把控,现场进展调整及时反馈纳入设计成果,既适应了生态修复工程的复杂性,又提高了生态修复工程的效率。
经过近四年的自然恢复和生态修复,广阳岛原被破坏的尾矿坑、边坡、湖塘、梯田、林地、廊道等逐步得到修补修复,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已初步形成,生态系统的原真性正在逐渐呈现。全岛自然恢复面积达67%,植物恢复到500余种,覆盖率90%以上,丰富的食物链、多样的栖息地,吸引了450余种动物,新发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黑鹳、乌雕、黄胸鹀等。通过“生态+教育、文化、旅游、农业、健康、智慧”,广阳岛的绿水青山正在片区内外转化为由大生态、大数据、大健康、大文旅、新经济等“生态产业群”构成的金山银山,广阳岛从大开发向大保护的大转变,在片区内实现资金大平衡,换来绿水青山大生态,助推区域经济实现大发展,形成了绿色发展新机制。
广阳岛已经实现还岛于民,变身为城市功能新名片,成为重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典型案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样板标杆,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窗口缩影。中国建科将继续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道路,努力开创美丽中国建设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