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傍晚,驳船拉着钻机向远方缓缓驶去。中国海油所属海油发展装备技术公司湛江分公司焊接专家陈战站在岸边,目光中有不舍,也有欣慰。作为创新工作室领衔人,陈战在焊接技术领域深耕多年。如今,工作室的第一个中外合作项目圆满完成,他感到无比欣慰。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1989年,陈战加入中国海油,成为一名焊接学徒工。他暗下决心,“干一行就要精一行”。师傅教授的平、横、立、仰四种焊接位置和现场焊接的技术要点,陈战都认真记下。实操时,他发现焊接是门精细活儿——动作的变化、呼吸的轻重,都影响焊缝的均匀度,甚至小肚子都会直接影响施焊。从此他开始节食锻炼,精瘦的身材保持至今。
初学者由于力量不够,施焊时难免手抖,陈战用砖块垫在虎口,苦练稳定;为了提升焊接质量,哪怕熔渣烧穿了衣服,他也咬牙坚持;为了解决氩弧焊手动送丝不顺畅的难题,他每天工余都手拿焊丝练习,直到突破难点;为了解决在特殊位置右手施焊受阻的问题,他凭着顽强的韧劲,将左手的施焊技术练得和右手一样强。
为了在专业上有所“得”,陈战敢于“舍”。在涠洲11-2项目的海管焊接作业中,浪大船摇,为了稳定焊接的姿势,陈战用身体压在管线上。所有焊接的焊缝拍片100%合格,检验专家惊叹“竟有如此焊接好手”,而身上那些被管线烫出的水泡,很长时间里只有陈战自己知道。
参加工作以来,他先后考取了美国船级社、挪威船级社和法国船级社的焊接国际证书。一项项荣誉的背后,是他对技术精益求精的极致追求。
用大力有余 入细心愈研
陈战常说:“追求卓越,就要能他人所不能。”在某终端大修项目工作中,带有磁力的管道给焊接作业带来了极大挑战。陈战主动请缨,焊接过程中,他发现管道焊口处因磁场作用而产生磁偏吹。陈战不由联想起儿时玩磁铁的场景:整块的磁铁,在分为两块后,各自在断层处产生了不同的磁场,而整块磁铁却没有这种情况。于是,他用小钢筋条,在管道接头坡口内进行点焊连接,每间距3厘米就点焊连接一处,使得焊口成功搭接连通消磁,最终成功完成任务。
在崖城13-4气田项目中,海底管汇使用新型复合管材料,此前无相关经验可循。陈战翻查各类资料,掌握该材料的各项性能,并尝试了多种施焊方式,终于通过采用手工氩弧气体保护焊的方法,完成了材料的工艺评定和管汇焊接。在水下采油树控制液飞缆的修复工作中,液飞缆的材料是超级双相不锈钢,焊接时铁素体容易超标,降低材料防腐蚀性能。陈战在研究时发现,由于管件尺寸较小,电焊温度时常过高,进而产生铁素体。他便采取水冷的方法降低材料温度,避免焊接接头热量过高,以此控制铁素体的产生。经过反复实验,他独创的“手工氩弧气体保护焊+水冷+气罩保护法”顺利完成国内首次超级双相不锈钢的水下采油树控制液飞缆受损修复焊接工作,为中国海油后续相关工作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持。
新竹高于旧竹枝 全凭老干为扶持
好的技能和经验需要传承。在培养徒弟上,他眼光独到。徒弟一蹲下操作,身体的姿势、焊枪的拿法、电流的声音……他一看一听,就知道问题在哪儿。
有一次,他发现徒弟在手工电弧焊时,焊条时常摆动不到位,产品产生细小咬边。他在现场反复教学,直到徒弟能够精准掌握焊条在坡口的停留时间并准确调节电流。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教学中,他发现一名徒弟焊的焊道外观不良,便手把手示范,通过调整焊丝摆动的角度和焊接时间来改正。这样的教学例子,数不胜数。
在陈战看来,态度与技术同等重要。海南东崖天然气管道项目施工时,正是炎热的7月,但为了防止溅伤,焊工必须穿着皮衣、戴着厚厚的口罩施焊。焊接任务在离地两米多深的管沟里,每一个焊接点的位置、角度、轻重,都需要经过缜密思考。躺着、趴着、伏着、仰着……陈战用了各种姿势,最终完成焊接任务。爬上管沟后,因过度疲劳和缺氧,他剧烈地呕吐。徒弟帮助几近晕倒的他脱掉工鞋,发现他连鞋里都积满了汗水。
言传身教、全力托举——迄今为止,陈战已培养了百余名焊工,其中1名成为焊接高级技师,3名成为技师,18名成为高级焊工。陈战说,他最喜欢在下班前再看一看已经焊接完的管线与甲板。那闪烁着亮光的平滑焊口,是他引以为傲的“军功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