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一早,青海油田管道巡护工熊海林从驻守的小站出发,开车两小时,来到青海油田采油四厂南翼山采油作业区,准备拉运生活物资。“米、面、油、鸡蛋,还有矿泉水,都给你准备好了。”“有段日子没见了,咋样啊?聊聊呗!”熊海林兴奋地跟同事们围在一起,聊起了家常。
1993年,熊海林到世界海拔最高的油田——青海油田参加工作。三十年来,他干过修井工、采油工,当过司机、办事员、队长。现在,他成为管道巡护工,和同事轮换值守青海油田柴西北原油外输管道中间站。
每次野外巡线,陪伴熊海林的只有他养的小狗
这座小站距离青海油田花土沟生产基地48公里,海拔3200米,建在一处光秃秃的山坳里,方圆百里不见植被、没有人烟,仿若戈壁荒漠中的“孤岛”。2019年10月1日,柴西北原油外输管道投产,管道中间站在内的三座加热场站正式运行。站内核心装置就是加热炉。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全年冬季长达6个月,原油在长距离管输中极易冷凝、冻堵。管道中间站就担负起了柴西北原油外输“接力棒”的重要作用。
熊海林在小站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
“我去守站吧。我干过不少岗位,一个人能顶下来!到了这个年纪,我也不爱热闹了,清清静静挺好。” 小站投运之初,熊海林便主动申请驻站。驻站以来,他共值守近700多个日夜,每两个月轮换一次,每天巡检80公里输油管道和3座加热场站,定期清管道,调控场站装置,处置问题故障。
凌晨3时,在2号加热站,熊海林准备收球(清管器)
对熊海林来说,加热炉就像小站的“心脏”,他最怕加热炉突然熄火。管道投运第一年,设备运转还不太稳定,在一个寒风刺骨的冬夜,室外温度低至零下20多摄氏度,3个加热炉偏偏一次次熄火。于是,他来回在相隔几十公里的几个场站之间穿梭,一次次重新点燃加热炉,保障原油管输安全、畅通、高效运行。
6月20日,熊海林格外忙碌,又到了给80公里输油管道清管的日子。整整一夜,他在几个场站之间忙前忙后,准时准点完成了清管器收发的每一道工序。凌晨的高原,气温只有4摄氏度,等熊海林忙完工作早已天亮。
这一天,他为小站换上第八面崭新的国旗。他打开手机播放着国歌,缓缓地升起了这面新国旗。“不为别的,每次看到国旗高高飘起在这片荒山里,我都觉得心里特别骄傲、踏实!感觉我们小站再偏,都在祖国的怀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