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禹:绿色“一带一路”上的“创业者”

文章来源: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3-10-11

从一个非工程类科班出身的“门外汉”成长为中国华能国际化发展的骨干,郭敬禹已经在海外一线摸爬滚打了数年。2021年,他带领团队克服文化差异、陌生环境、疫情持续等种种困难,建成了目前欧洲规模最大的电池储能项目——英国门迪电池储能项目,这是中国电力企业首次在发达国家建设的大型电池储能项目,也是中国华能首次在欧洲发达国家自主开发建设的电力项目。

同事称他是“急先锋”、“领头雁”,他却说自己是绿色“一带一路”上的“创业者”。

“急先锋”,谋定而后动

郭敬禹的脱颖而出从来不是随机点将,在多年“征战”海外的工作履历中,他的角色大多都是“急先锋”。在他看来,身处海外一线,代表的是国家和企业,必须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完成每一项任务。为了寻求优质发电项目,他带领开发团队“火力全开”,所在团队曾创下一年百余份项目调研报告的纪录。

郭敬禹在项目现场工作.jpg

郭敬禹在项目现场工作

2018年,英国门迪电池储能项目进入中国华能开发团队的视野。

机会和潜在风险同时摆在面前,诸多意见中,郭敬禹带领团队审慎分析门迪项目的投资可行性,研究风险的原因、逻辑和规避方式并主动和各市场机构深入交流、交叉认证。对门迪项目有十分的投资把握后,郭敬禹递交了门迪项目的可行性报告,并坚定地认为,在英国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储能技术对电网吸纳可再生能源发电、实现清洁能源电力的稳定输出具有积极作用。储能必定是能源行业的一个风口,而门迪项目,就是中国华能走向海外的又一个桥头堡。

打消顾虑的最佳方式就是拿出令人信服的有力证据。面对盈利模式的质疑,郭敬禹主动咨询市场主流交易机构,希望通过大规模电池储能项目打破不稳定的第三方市场交易模式。精心准备之下,多轮接触谈判之后,壳牌欧洲能源公司伸出了橄榄枝,表示愿意与华能在电池储能领域进行购售电合作。经过多轮谈判,最终于2019年初形成了购售电保底协议,开启了储能领域新的商业模式,实现了风险共担,而此时的郭敬禹没想到还有一番硬仗在等他。

“领头雁”,沉着中化险

门迪项目全景图.jpg

门迪项目全景图

2019年2月,英国门迪电池储能项目通过中国华能和国新国际投资决策,标志着负责前期工作的郭敬禹及其团队圆满完成任务,就等建设团队接手了。经公司研究,刚当完“急先锋”的郭敬禹再次领命出征。

然而,当郭敬禹带领团队用10个月时间跑完项目开工的各项审批手续之时,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发了,这让在国内的郭敬禹措手不及、焦急万分,只能通过手机协调各方解决设备制造延期等问题,有时候一天要打上近百个电话。

2020年5月,英国疫情愈发严重,项目不得不停工,这让郭敬禹更加寝食难安,他深知如果错过配网公司的断网施工窗口期,工程延期将面临巨大损失。他第一个报名接种了疫苗,隔天便赶赴英国。家人在机场送别时念叨:“现在海外的都在想办法回国,你这还‘逆行’往外跑。”他只能宽慰家人,说自己身体好又打了疫苗,没有问题。在与家人拥抱后,他登上飞机,直奔门迪项目现场。

人在异乡,难免有孤独失意的时刻。某次,郭敬禹在工地工作一整天后,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宿舍,看着窗外空无一人的街道,突然想起年迈的父母,又想起女儿最近考试失利,自己都无法陪伴在身边,很是揪心……他忍不住发了一条朋友圈: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可是发出没一分钟,他又马上删掉,生怕家人担忧,也怕影响工作。

在英国工作期间,郭敬禹带领华能团队“5+2”“白+黑”,用华能人“敢为人先、敢为人所不能”的精神,忘我投入工作。

伦敦一年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下雨,作为现场唯一的业主代表,郭敬禹顶着雨,戴着安全帽只身一人穿梭在工地上,详细检查电池模组的雨布是不是都盖好了,集装箱的大门是否都关严了。现场的工人们一度以为他是个现场监工,时间久了才恍然大悟,原来他竟是项目业主负责人。

2021年4月12日,随着配网公司工程师合上开关,变压器发出轻稳的“电流声”,厂区内的路灯在夕阳中亮了起来。

“倒送电成功!”这一刻,郭敬禹和同事们鼓起了掌,他们极力掩饰泪水,却掩盖不了笑容,大家都感慨这一路太不容易了。

“创业者”,千里察先机

2021年7月,门迪10万千瓦项目正式投入商运,这座位于英国威尔特郡寂静小镇门迪的“小而美”电池储能项目登上了英国BBC等主流媒体,印着“中国华能”标识的电池集装箱通过视频和图片走进了英国民众的视野。截至今年9月末,该项目已安全稳定运行超900天,为英国动态调频市场提供了强力支撑。

门迪项目电池集装箱.jpg

门迪项目电池集装箱

2022年1月,中国华能英国门迪电池储能项目荣获“英国中国商会杰出贡献绿色合作奖”,2月又入选了世界经济论坛《促进“一带一路”倡议绿色发展:发挥金融和技术的作用,推动低碳基础设施建设》洞察报告案例……荣誉接踵而至,但身在海外的郭敬禹没有止步,他一边总结此次出海的经验和不足,一边发挥专业所长,继续探寻着欧洲能源信息的最新动向,随即,他和团队敏锐地捕捉到一个新机遇——储能项目建设管理和技术咨询服务,打造市场领先的工程和技术服务团队,从投资型企业向投资和服务并重的综合性企业迈进。他的海外创业之路再次迎来新的挑战。

十年,共建“一带一路”从愿景变为现实,一批又一批华能人奔赴海外开拓创新,他们的坚守和付出,打造了“一带一路”上靓丽的华能名片。在争做中英绿色合作发展排头兵的征程上,郭敬禹信心满满,在推动“一带一路”行稳致远的道路上,他和所有人一样,充满期待。

【责任编辑:俞昭君】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