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城段先念:打通从“脱贫”到“发展”的幸福路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  发布时间:2020-11-16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到2020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是党对人民、对历史的郑重承诺。

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侨城”)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践行中央企业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立足自身产业特色和结合贫困地区实际,坚持人才扶贫、基金扶贫、旅游扶贫、产业扶贫、短板扶贫、文化扶贫等“六个路径”不动摇,创新实践“文旅融合+美丽乡村”“产业扶贫+乡村振兴”等精准扶贫模式,以“六个迈向”探索建立“后扶贫时代”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为脱贫攻坚贡献了华侨城智慧和方案。

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把脱贫攻坚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构建扶贫大格局

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也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实践所验证的宝贵经验。

在国务院扶贫办、国资委党委的领导下,华侨城今年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加快推进定点扶贫工作,定点帮扶的两县均已完成脱贫摘帽,退出贫困县序列,实现了剩余贫困人口、剩余贫困村“双清零”目标。6月底,华侨城已提前超额完成2020年度《中央单位定点扶贫责任书》各项目标任务。这得益于扶贫工作大格局下的合力攻坚,也是华侨城主动将企业命运内嵌于包括脱贫攻坚在内的国家、民族发展轨迹之中的政治担当。

自2003年定点帮扶贵州省黔东南州三穗、天柱两县以来,华侨城累计投入帮扶资金超过9000万元,援建各类帮扶项目138项,提供1850个公益扶贫岗位,共资助贫困学生超过6000人次,培训人才1165人次,先后选派8名优秀干部到两县脱贫攻坚一线挂职,为当地脱贫攻坚注入新动能。

华侨城充分发挥“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扶贫办牵头,挂职干部和全国子集团联动”的“四位一体”矩阵式帮扶架构优势,清单式常态化推进各项扶贫工作。华侨城集团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压实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形成“年初全面部署、压实责任任务,年中跟踪落实、倒排完成时间,年末查漏补缺、巩固提升成果”的工作机制。统筹组织集团总部各职能部门、各二级单位共同推进“四个一”工程,即全年至少专题研究一次扶贫工作、结对共建一个党支部、结对共建一个贫困村、组织一次帮扶活动。强化资金管理,做好年度扶贫项目资金计划、管理、拨付与监督。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华侨城在助力脱贫攻坚实践中,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运用产业扶贫、消费扶贫、人才培训等举措激发内生动力,用实实在在的脱贫成效赢得群众的真正满意。

因地制宜开展产业扶贫,探索“摘帽—脱贫—致富”可持续帮扶模式。华侨城立足定点扶贫两县资源禀赋,选择支柱产业打造“一县一品”龙头产品,把三穗县三穗鸭产业打造成为贵州省龙头产业,助力养殖基地扩大规模、延长产业链、拓宽销售渠道;资助天柱县栖凤油茶生态园示范基地项目,推进油茶全产业链建设,促进林下生态经济发展升级;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养殖户”模式开展资金扶持,贫困户通过流转土地租金、入股企业或合作社量化分红、直接参与务工获得增收,与当地龙头企业洽谈股权投资形式,助力产业规模提升。

依托“非遗扶贫”这个新发力点,华侨城充分发挥30余年深耕文旅产业的资源和优势,通过推进以贵州苗绣为载体的非遗扶贫,为当地脱贫攻坚开辟新路子。三穗县“妈妈回家——华侨城精准扶贫项目”打造万妹度非遗苗绣文创品牌,让苗绣真正走出大山,让传统手工艺人直接受益。在华侨城的支持下,万妹度非遗苗绣作品曾多次亮相深圳国际文博会、中国慈展会等国际化、国家级的文化盛会。

开拓消费扶贫这个脱贫攻坚新阵地,华侨城着力拓宽产销对接渠道,实现产供销有机衔接。华侨城进驻“央企消费扶贫”电商平台,依托数字技术拓宽定点扶贫地区农特产品销路。积极动员旗下各企业、社区参与消费扶贫,开设线上扶贫专区,在华侨城社区设置扶贫体验店,打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华侨城还结合企业职工饭堂和工会活动,多渠道多形式鼓励和引导职工自发购买帮销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

培训挂职是人才扶贫的一条重要路径,华侨城2015年以来,共派出一线扶贫干部8人,通过分批选派优秀干部挂职锻炼,加大“智力帮扶”,把发达地区发展的先进思路、管理、技术、资源带到帮扶地区进行延伸拓展,实现“输血式”向“造血式”帮扶的跨越。同时,聚焦两县脱贫致富和人才发展需求,华侨城开展“精准帮扶,精准施教”人才扶贫工程。2018年至2019年底,集团统筹旗下58家企业举办6场专场招聘会,促进当地贫困户就业;向两县投入帮扶资金889.6万元,设立扶贫专岗,共帮扶1482名建档立卡户人员就业增收;聘请行业前沿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对当地核心岗位干部、技术人员和创业致富带头人开展多次培训,2018年以来参训人数达586人次。2020年,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集团邀请专家开展相关专题课程,组织开展管理及技能班培训,已培训基层干部233人,培训技术人员176人。

守护好绿水青山,让文化和旅游产业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要保持脱贫攻坚政策稳定,过渡期内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的“四不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接下来要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助力脱贫攻坚是华侨城作为央企的职责所在,脱贫攻坚之后的全面合作更能体现华侨城集团的使命担当。

在定点扶贫两县都已实现脱贫摘帽、退出贫困县序列的发展新起点上,华侨城以“六个迈向”助力脱贫攻坚踏上新征程。一是从帮扶脱困迈向乡村振兴。更加注重发挥乡村主动性,充分激发乡村活力,促进生产方式的升级与生活方式的同步转变,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二是从资金支持迈向产业扶持。引进符合当地资源禀赋的优质产业,加强特色小镇、文化旅游、电子科技等产业的扶持力度,建设特色产业园区,进行“农村产业革命”。三是从消费扶贫迈向全线营销。精准对接供给侧和需求侧,提供更高品质的产品供给,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四是从帮扶两县迈向全州全域。挖掘和整合黔东南州优质旅游资源,助力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五是从人才培训迈向挂职培养。把精英干部和优秀人才培养成为推动农业产业革命的骨干力量。六是从简单帮扶迈向全面战略合作。延续17年来的风雨同舟,将黔东南州独特的优质资源与华侨城文旅开发、运营经验紧密结合,实现共赢共享。

7月9日,华侨城与黔东南州政府举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双方将建立长期、紧密、稳定的合作关系,依托集团产业优势、结合黔东南州资源禀赋,在文化旅游、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产业发展、人才交流等领域深度合作,打造新时代全国扶贫协作新模式,打造央地合作新样板,共同推进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

华侨城除定点扶贫贵州黔东南州两县外,还在云南、海南、西藏、广东等地区开展精准帮扶、带动乡村振兴,致力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文脉、城乡居民共同富裕”的美丽图景。在云南,破解“美丽贫困”难题,景区建设覆盖了9个县、100多个自然村,直接带动当地7000多人就业,旅游扶贫导入游客量超1000万人次。在海南,促进农旅结合、农旅融合,以文化招牌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在西藏,参与打造林芝华侨城南山国际汽车营地项目,以点带面推动林芝全域旅游及经济发展。在重庆,打造华侨城巴渝民宿,在改善人居景观环境前提下,带动农户发展乡村旅游增收。在四川,建设安仁南岸美村项目,搭建“农业合作社+文化合作社”双平台。在广东,探索形成乡村环境提升、乡村设施完善、乡村文化构建、村民就业培训、特色农产品销售的文旅扶贫体系。

华侨城将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的工作要求,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推动形成“后扶贫时代”乡村振兴的华侨城模式,打通从“脱贫”到“发展”的幸福路,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新的更大智慧和力量。

(作者系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段先念)

【责任编辑:家正】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