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荏苒,弹指一挥间。伴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作为行业权威第三方技术研究机构,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汽研中心”)走过了33年的发展历程,在中国成为全球汽车产销大国、并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型的过程中,担当着行业智库的重要角色。
如今,站在党的十九大的历史新起点,全球和中国汽车产业的格局也进入到加速重构、颠覆、创新、融合的新阶段,在这场变革和蜕变中,汽研中心又将肩负起怎样的职责,助力中国汽车屹立于全球汽车产业之巅,成为名副其实的汽车强国?
汽研中心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于凯
日前,汽研中心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于凯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今年,恰逢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回首过往的40年,中国汽车产业无疑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依托改革开放,中国汽车产业的整体规模、综合实力以及活跃度都得到了跨越式的提升,汽研中心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放眼未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下,汽研中心将在继续肩负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使命的同时,将自己打造成与汽车强国相匹配的汽车行业第一智库。”
集中火力 拓展三大领域
未来瞬息万变,每个人、每家企业都要不断思考和找寻自己在未来价值体系中的定位。
那么,汽研中心未来的定位是什么?针对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新风向,汽研中心要“干什么”?对此,于凯表示,围绕将来“干什么”的问题,汽研中心提出了要着重拓展行业智库服务、认证检测服务、共性及前瞻性技术研究三大领域,同时为各重点拓展的领域发展设定了清晰的目标。
一是将中心打造成为汽车行业第一智库;二是将中心建设成为设备一流、技术实力领先、国内第一,国际知名的检测认证企业;三是将中心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水准的汽车共性及前瞻性技术研发平台。“汽研中心重点拓展的三大领域,是实现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目标的有力支撑。”于凯说。
事实上,成立33年来,智库工作一直是汽研中心最核心的业务之一。从产业政策和规划、投入和准入,财税、科研、进出口等国家相关管理政策,到标准体系、路线图规划、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报废和回收利用等技术路线,在涉及汽车产业链的各个方面,汽研中心协助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国资委、公安部、商务部、国家标准委、国家认监委等政府主管部门出台了诸多政策或管理措施,有效推动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在国家推进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那么,从“智库”到“第一智库”的转型和升级又基于哪些战略考虑呢?
“首先,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决定需要高端智库做支撑。近年来,国内外汽车产业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政府、行业对研究的全局性、系统性、前瞻性要求不断提高,对行业智库所能提供的服务和支持要求也相应提高,因此我们提出打造汽车行业第一智库的目标,是致力于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提升决策支撑服务能力的战略举措。另外,汽研中心经过多年的积累,具备打造行业第一智库的人力、物力和软硬件基础条件。”于凯说。
在谈到如何实现“第一”这个目标时,于凯表示,未来汽研中心将以服务政府、行业企业决策需求为导向,坚持能力建设与制度创新相结合,内部资源整合与外部智力引入相结合,扎实开展研究与加强成果宣传相结合,培育战略性、系统性、前瞻性、指导性的决策支撑能力。
汇聚合力 推进四项举措
为了实现汽车行业第一智库的战略发展目标,未来将“怎么干”?
对此,汽研中心做了一系列的明确规划,力图通过推进四项举措,实现战略目标。于凯告诉记者,汽研中心为实现汽车行业第一智库的战略目标,首先要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同时积极推动和挖掘企业发展动力变革,形成创新驱动、管理驱动、人才驱动的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和行业环境变化,提升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使产品和服务持续符合客户期待,实现客户价值。
第二,持续推进企业深化改革,在今年年初完成汽研中心公司制改革的基础上,从全面落实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积极探索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两个方面,继续深化企业改革,以此来释放更多的企业创新发展活力。
第三,要做好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以建设更具创造力、影响力的国际一流综合性科技企业集团为目标,通过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培育和引入专家型人才,来持续建设更具创造力、影响力的国际一流综合性科技企业集团,让更多人才在助力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同时脱颖而出。
此外,按照规划,汽研中心将积极推动国际化业务,继2016年在德国设立代表处之后,今年4月中国东盟汽车标准法规研究中心在印尼成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汽研中心主营优势业务率先开展国际化经营。在标准法规、认证认可、检测试验等优势领域主动作为,为全球车企提供优质技术服务,并大力推动与国外检测机构的试验结果互认,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于凯说。
今年3月,在日内瓦召开的联合国世界车辆协调论坛(WP.29)第174次会议上,由中国、美国、欧盟和日本共同牵头制定的电动汽车安全全球技术法规(EVS-GTR)获得全票通过。这是中国首次以主要牵头国身份参与完成的全球技术法规。“这是汽研中心深度参与的一项全球技术法规制定,这种参与不仅增强了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在全球产业中的话语权和竞争力,同时也强化了汽研中心打造汽车行业第一智库的目标和初衷。今后我们将更多地将视野放在全球格局来探索和实践。”于凯说。
另外,在于凯看来,未来汽研中心除了持续为行业、企业提供更加完善、多元的政策、标准研究和服务外,还将着手开展一些独立于政府和企业委托、公信力更强的研究项目。
挖掘潜力 积极前瞻布局
在打造汽车行业第一智库的目标下,针对未来汽车产业转型和发展的焦点热点,持续挖掘潜力,积极前瞻布局必不可少。
无疑,汽车的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是未来汽车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智能网联汽车是汽车产业技术的战略制高点和新一轮国际竞争焦点。在智能网联汽车等前瞻领域,汽研中心秉持着积极谨慎的态度,脚踏实地、敢于试错。
“我们积极参与国家部委主导的国家级智能汽车创新发展平台建设,依托自身的行业标准、试验测试评价、数据安全测评等优势,服务于行业发展。同时,将致力行业共性技术的研究不断实现突破。”于凯说,“汽研中心将加大科研投入,重点解决制约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完善公开道路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环境与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中国智能网联汽车驾驶全息场景库、硬件在环试验室、信息安全试验室建设,形成智能网联汽车完整的测试工具链。”
“惟有不忘初心、持续改革创新,才是对改革开放40周年的最好致敬。”于凯说,“今年年初,汽研中心完成了公司制改革,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夯实了基础,未来,在央企改革进入深水区、汽车行业变革加速相叠加的关键时期,汽研中心将通过自身的改革和创新,促进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近期正式出台的分阶段放开汽车行业外资股比以及进口汽车关税下调政策,都预示着在改革开放迎来40周年的同时,汽车产业站在了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风口浪尖。一方面证明了汽车产业的支柱作用越来越强,同时也对汽车行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汽研中心有信心也有底气,在打造汽车产业第一智库的目标下,助力中国汽车产业增强在全球产业的竞争力和话语权,实现由大到强转型。”(内容来源:《中国汽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