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新风采】刘凤珍:一线创新的领军人

文章来源: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9-03-07

2004年,刘凤珍来到烟台新时代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成为一名普通的包衣操作工。十几年来,她始终坚持学习,勤奋敬业,深钻细研,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长期不懈地坚持技术攻关和科技创新,不断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一步步成长为公司创新能手、技术标兵,被授予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劳动模范,她带领的生产班组连续三年获得公司“先进班组”、烟台开发区“工人先锋号”、“青年文明号”、中国节能“优秀班组”,她所创建的创新工作室被中国节能授牌“刘凤珍劳模创新工作室”。

  创新,不必好高骛远,还是要从身边具体工作做起。

2014年起,烟台公司向自动化、智能化制造转型,开展多条产线自动化升级改造。一条条国际一流自动化、智能化设备的引进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提升了产能。但新生产线从安装到顺畅运行经历了艰辛的磨合阶段,需结合公司实际生产现状进行个性化改造。同时,专业人才的缺乏也极大制约了设备能力的发挥。面对难题,刘凤珍带领团队攻坚克难,逐一击破。

一套粉剂生产线全自动灌装包装设备的投入使用可替代手工包装人员40人,极大提升了产线效率,降低员工劳动强度,同时也提升了产品品质。但产线投入使用前期磨合阶段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有许多技术难点需要攻克。时任粉剂产品班长的刘凤珍立刻带领团队投入到攻关中,经过两个月的实验、改进、验证,最终研发出伺服电机控制加料速度和数量的信号连动装置,不仅彻底解决了破壁松花粉灌装过程空袋现象的发生,也解决了困扰设备厂家多年的产品研发问题。

公司购置的西班牙进口全自动粉剂灌装机,单台生产能力可达126000袋/班,是原有设备生产效率的21倍,但在松花钙奶粉产品灌装过程中,存在物料堆密度波动频繁,导致产品装量偏差较大、大部分物料被无形中浪费的问题。刘凤珍团队逐步攻关,彻底解决了产品灌装装量波动的问题,该项目的在线应用,每年为公司节约生产成本150万元以上,团队设计的Y字型下料技术,现在西班牙进口灌装设备中已进行广泛使用。另外,她研发出一套旋风分离物料收集系统,将物料进行了有效收集,这一发明每年就为公司创造利润400万元以上。

创新,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脚踏实地。

2015年至2016年,随着国内保健品行业快速发展,公司产品销售量剧增,而生产车间的高效智能有孔包衣设备生产能力却无法满足生产量的需求,成为制约生产基地产能的瓶颈。当时,还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对这个问题进行过整体研究和探讨,是一个普遍性的难题。刘凤珍知难而上,立即组织成立包衣产能提升项目组进行技术攻关,开启了历史性创新征程。攻关中,每一项工作她都亲自完成,针对问题一对一的设计改进方案;实验中,她一片一片的对包衣片进行衣膜覆盖率检测、一遍一遍的用手部体温去探测设备底部的可调温度,因为必须通过包衣片在手指间的触感和粘度来判断包衣浆每秒钟的流量;操作中,她需要将半个身子探到正在旋转的包衣锅内进行喷枪的雾化效果调试操作,每天下来几百次的设备高精度调整,以及深入锅底的手部触感探视,她的胳膊肿了,手指被喷枪的调节螺丝磨起了血泡、脸上喷上了一层又一层的包衣浆、连睫毛上都满是包衣粉。因为包衣必须连续作业,她每天都吃不到午饭,只为掌握第一手资料,避免数据出现偏差导致实验失败。每一次试验结束后还要对几千片产品,逐一做涂抹均匀性检测。试验期间,她每天连续工作15小时以上,周而复始的历时了180天。通过对红外线光源检测原理进行操作优化、工艺技术升级、设备喷浆系统改进等10项技术综合性改进,包衣生产产能提高了36%,每年为公司节约用电39.7万kw.h,节约生产成本197万元,节约生产可用空间140平方米,彻底解决了包衣的瓶颈问题。项目成功的那一天,她哭了,流下了高兴的眼泪,她说,我们的辛苦没有白费,我们创造了价值。

2016年,公司引进了先进的自动瓶装设备,采用国际领先的红外线动态电子数粒技术每分钟数粒48000片/分钟,极大提升了瓶装线产能。但该产线也存在局限性,只能适应300ml规格产品,无法生产其他规格产品。导致这条产线产能富余,而其它规格产品产线需要加班加点、倒班生产才能按时完成生产量。刘凤珍带领团队对自动瓶装线设备、设施进行局部调整、改进、优化和整合,改进生产作业计划编制和组织方式,实现了该产线生产多种规格产品的功能。通过本项目实施减少了一套自动化设备购置成本472万元,以及人工成本加设备能耗合计节约132万元,提升综合生产效率提升374.15%,提升车间中间站可用面积27%。

创新,靠的是团队的力量,需要更多的人来参与。

2016年,为强化公司科技创新,公司成立了“刘凤珍创新劳模工作室”。针对每条自动化生产线,刘凤珍都牵头成立改进小组,就每条产线设备存在的问题点、改进点进行小组内交流、讨论。经过多年努力,团队发生可喜变化,每个员工都对设备有自己的见解,日常话题也聚焦于如何更好发挥设备能力,如何改进设备。

针对员工对自动化设备操作技能水平不高问题,刘凤珍牵头组建了一支教练队伍,集中了每条产线设备操作能手,把产线安装调试过程中积累的实践经验和创新体会形成了一部实操教材。“第一步:PPT授课,讲解设备操作规范及原理构造;第二步:现场拆解设备介绍设备各部件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第三步:一对一谈心、创新经验分享。”通过三步式教学,快速提高团队设备原理、设备操作水平,提升了员工队伍整体技能水平。14年来,刘凤珍培养技工23名,技师4名,一线生产管理组长23名,形成了一只技术过硬的员工队伍。

创新,永远没有止境,永远在路上。

十四年来,刘凤珍潜心钻研业务,对公司上百款产品的164项生产工艺进行了技术改进,完善和编写操作规程以及生产指导性文件153项。2017年,她主导完成的“瓶装线产能提升项目”“创新提案项目”“软胶囊产能提升项目”,使瓶装生产线生产效率提升了374.15%,生产车间综合生产效率提升了23.76%,三项成果的转化每年为公司节约生产成本381万元。其中“瓶装线产能提升项目”获得山东省烟台开发区“科技创新能手”称号,项目成果作为烟台开发区科技成果,在烟台工程技术学院进行了展示。近年来,她主导完成科技创新项目42项,其中3项正在申报国家专利。推动和指导完成的创新项目350余项,通过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每年为公司节约生产成本2000万元以上,在企业提质增效、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刘凤珍劳模工作室的带动下,一线员工的创新热情十分高涨,目前,一线员工创新参与度已达到了97%,收集到一线员工“创新提案”817项,甄选出的490项可实施项目,目前已完成落实201项,“创新提案”已植入每位员工的心中并付诸于行动,全员创新让公司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与生机。

【责任编辑:王钰】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