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乡人民心中的索玛花
——记国家电网驻阿吼村第一书记王小兵

文章来源: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9-10-21

王小兵,男,彝族,中共党员,国家电网喜德县供电公司员工,凉山州喜德县阿吼村驻村第一书记。

2016年驻村帮扶以来,王小兵始终坚信“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扎根彝区,团结和带领阿吼村村民谱写了一曲“战天斗地阿吼人,乱石滩上建新村”的奋斗赞歌。2017年,阿吼村73户贫困户已全部脱贫,人均年收入由1500元增长到2018年的7180元。王小兵获2017年度中国民生发展论坛精准扶贫带头人、2018年凉山州脱贫攻坚贡献奖、2018年度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劳动模范、2018年度国家电网公司劳动模范、2018年度四川省优秀第一书记、2019年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阿吼村荣获2018年四川省“文化扶贫示范村”。

深挖贫因 精准施策补短板

初到阿吼村,虽然已有心理准备,他还是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破旧的土坯房人畜混居,没有浴室、厕所,没洗的锅碗瓢盆随处堆放,凌乱的床铺感受不到一丝温暖,墙角堆放的主食“土豆”已经发芽、霉烂,大米、清油、肉食、蔬菜是过年才能品尝的“美味”。他很惊讶也很心痛,改革开放快40年了,同胞们还在“脏乱差”的环境里,过着半原始状态的生活。看在眼里、痛在心头,他暗暗立下扶贫“愚公志”,誓要带领同胞摆脱贫困,奔向小康路。

王小兵走村串户,仔细摸排阿吼村贫困人口家庭成员构成、住房安全情况、收入来源分布、自然灾害状况、农畜牧业发展、村容风貌建设等,全面掌握阿吼村脱贫致富面临的困境,为扶贫工作的精准展开取得了第一手详尽的资料。

结合贫困户实际,王小兵提出了“科学+绿色+可持续”的帮扶理念,坚持“扶志与扶智、扶植”相结合的扶贫举措,采取“四看”“五优先”“六进”“七不进”以及“二个全覆盖”入户调查措施,精准识别贫困户属性和致贫原因,制定了“支部共建、文明共创、产业共进”的精准扶贫思路,为阿吼村按时脱贫摘帽奠定坚实基础。

针对村内基层党组织存在的问题,王小兵与阿来五来从规范党组织生活入手,定期组织开展“党建月会、两学一做”专题党课教育,规范支部“三会一课”,及时组织学习中央、省委政府,凉山州委、州政府精准扶贫最新文件,有效提升了村党支部活力和凝聚力,转变了原有的村支部家支管理模式,激发了阿吼村党员队伍向上争先的积极性和村民致富奔康内在动力,从根本上解决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问题。

精心规划 “植”出持续发展道路

正当王小兵准备放开手脚全力实施土地流转工作时,村里的“女强人”曲木阿各莫带头不干了,“我种点土豆、荞麦,一年也能有几百元,流转给你们,谁知道什么时候给我分红。”王小兵知道只要有一户不同意或是漫天要价,其他村民就会效仿。他七进家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甚至通过彝族特有的“寻亲”方法,和阿各莫攀亲戚、拉关系,终于让阿各莫点头同意,土地流转工作顺利推进。

国网凉山供电公司邀请专家教授村民“青薯9号”种植技巧

王小兵紧紧抓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下大力气培植支撑经济发展的种养殖优势产业。在他的协调下,丽火公司在阿吼村流转土地279亩,打造了国家电网扶贫产业种养殖基地,村民从土地流转中赚到了第一桶金。组织贫困户在基地务工,种植特色药材百合、川贝、青刺果,既学技术又增收入。此外,他还组织成立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带领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让村民有了更稳定的收入来源。2019年的央视元宵“决胜贫困”直播中,村民们乐开了花,他们仅仅用200元股金,就换来了1450元分红金。不仅如此,王小兵的“种养殖劳动竞赛”,为村民增收2000余元,更激发了他们脱贫发展内生动力。

精准搭台 “智”要培育造血机能

怎样才能让村民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王小兵想了很多办法,他觉得不光要“请进来”,还要“走出去”。筹办农民夜校,定期组织村民听课,传授种植养殖技能,培养创业守业本领。为帮助村民拓宽思路,他带着村民赴成都战旗村、乐山高石头村学习扶贫经验,探索致富门路。孩子是村里的未来,他多方奔走,在村委会设立幼教点,方便了36名适龄儿童就近上学。为让孩子们走出大山看世界,他积极和公司对接,组织孩子们赴邛海幼儿园开展联谊活动,到玛酷机器人学校感受科技的魅力。王小兵更是资助村里仅有的两名女大学生博立尔古、博立伍牛,帮助其顺利入学、稳定就业。

21岁的吉巴伍果,从小就对挖掘机有浓厚的兴趣,却苦于无处学习技能。王小兵得知情况后,到喜德县政府争取到一个挖掘机培训名额。如今,吉巴伍果在云南昆明开挖掘机务工,每月有5000元收入。

精确导向 “志”在激活内生动力

针对彝族举债也要高额彩礼、薄养厚葬的陈规陋习,王小兵制定村规民约,明确彩礼标准,提倡婚丧从简,村风民俗明显好转。为改善村里基础设施,他积极争取资金,建成73户贫困户异地搬迁安置房,打造村民活动中心。开展“厕所革命”活动,将村委会公厕、村民家用厕所全部由旱厕改为水厕,新建全省首个村级污水处理厂。策划新婚夫妻婚纱拍摄、火把节歌舞晚会等活动,开辟“四好”生活新路径,让村民有了过上好日子的愿景。

王小兵将吉觉阿牛木列为凉山供电公司对口帮扶对象,为孩子支付了2000元生活费,解决了她的燃眉之急。安排她在产业基地务工,为她争取护林员公益岗位,并免费送去猪、鸡等生产资料。每次去她家,她的小女儿阿支莫一声声的“舅舅”,叫得王小兵心里暖暖的。76岁的曲木产哈莫是一位独居老人,他经常前去看望,为老人捐款修房子。在老人心中,早已把王小兵当作亲儿子。今年3月,曲木产哈莫踉踉跄跄走到村委会,拉着王小兵的手便哭出声来,原来是老人病后不肯说,但是又怕死前见不到他最后一面,吓得王小兵赶紧将她送到医院,现已康复出院。

2018年5月16日,王小兵前往村民吉觉阿牛木家送鸡苗

在村里,王小兵早已是“舅舅”、是“兄弟”、是“儿子”,是村民最亲的亲人。在他的带领下,三年累计卖出农特产品200余万元,实现了“村有集体产业、户有致富门道、人有一技傍身”,已有19位新娘嫁进阿吼村,光棍村飞来了金凤凰。

全省安全住房、产业扶贫现场会均“落户”阿吼村。“334”精准帮扶模式得到全国政协副主席汪永清、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陈世炬、省委常委曲木史哈、王正谱等领导的高度肯定。

砥砺奋进 扶贫迈向新台阶

脱贫不是句号,而是扶贫工作新台阶上的新起点。脱贫之后的阿吼村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乡村振兴?这一直是王小兵反复思考的问题。结合后续发展,王小兵认真贯彻落实“扶贫是起步、小康要迈步、致富不停步、文明大进步”的帮扶新思路,把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放在同等重要位置,推进阿吼村经济转型升级,誓要将阿吼村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扶贫领域的闪亮品牌。

乡村振兴,推动电气化新风尚。王小兵积极发挥电力优势,推动阿吼村电网升级,满足乡村电气化新业态用电需求。主动引进新技术,推广电排灌、电保温、电动喷淋等,加快电能在农特产品深加工等领域的应用,服务乡村产业发展。推广电蒸锅、电磁炉、电烤箱、电炒锅等新型家电产品,开启智慧新生活。

特色升级,开辟增创收新领域。让村民端稳致富奔康“金饭碗”仍是王小兵的首要目标,他依托产业园区持续做大做强做优合作社,开展雪桃、百合、青刺果、川贝母等产业项目种植,打造种养殖观光农业。加大扶贫产品深加工,提升其经济附加值,把野生资源青刺果变成“精油”“香皂”“护手霜”,让不值钱的“土豆”变成值钱的“土豆酒”,创造村民持续增收新路径。

人才引军,培育持续性新价值。在扶贫过程中,王小兵致力于阿吼乡村振兴培训学校建设,依托内外资源打造村委会“理论教学点”和产业基地“现场培育点”,提升村民就业竞争力。发挥好各年龄段人员优势,组织中老年人就地搞经营,探索农家乐建设,发展乡村旅游,推动绿色康养项目。组织青年人“下山”再就业,建立就近就业平台,打开“自我脱贫”良好局面。夯实适龄儿童“控辍保学”工作,加强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励志励心,提振双文明新气象。为促进文明迈大步,王小兵想到了推广“村民积分制”,开展文明新风奖评比,对村民卫生习惯、生活习惯、自律习惯、守法新风、勤俭新风等方面表现进行分值量化。每个季度,村民都可以用积分到“国家电网”爱心超市兑换生活用品和劳动工具,以示奖励。建设阿吼村生态经济林,举全公司之力打造“党员共建林”“团员志愿林”“青年爱心林”,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合力。

三年的艰辛付出,他最大的愧疚是对家人的忽视和冷落,最大的收获是老百姓的真心和真情。荣誉加身,初心不改。他“倾心倾力、无怨无悔”的点点滴滴,早已铭刻在彝族阿普阿玛心中,“小兵就是咱们彝乡人民心中的索玛花”。

【责任编辑:李子红】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