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我在宁波镇海电厂实习。第一次进入建设中的电厂厂房,看到密密麻麻的管道,带着一圈圈叶片的汽轮机,还有数不清的泵和阀门,被深深地震撼了。这里包含了多少人类的发明和创造!那时我就认定了,电力事业就是我的未来。”正是怀着这份热爱,李儒鹏踏上了自己的电力人生之路。
李儒鹏现为中国能建华东院(以下简称“华东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他曾担任多个国家重点核电项目设计总工程师、分管总工程师职务,带领团队一次次攻克核电常规岛设计难题,获得多项国家级荣誉。
理念技术双提升
常规岛是核电站的两大核心之一,它承担着核电站核能转化为机械能及电能的重要功能。常规岛设计方案不仅决定着核电机组的可靠性,也决定着工程建设和运行的经济性。
2003年,李儒鹏出任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二期工程”(以下简称“C-2项目”)项目设计总工。在此之前,核电项目尚在沿用火电管理理念,跟不上不断提高的管理需求。正是在C-2项目建设中,李儒鹏创造性地提出了常规岛接口管理实施办法、常规岛文件编码编制规定、常规岛构筑物和物项分级管理规定等核电项目管理文件,创建了一套完整的核电项目管理体系。
“经过C-2项目的锤炼,华东院的核电设计理念实现了显著提升,为后续核电项目的规范管理打下了基础。”李儒鹏说。
2008年,方家山核电工程(以下简称“方家山项目”)启动建设,这是华东院首个百万千瓦级核电工程,李儒鹏再次出任设总。他常说:“技术是一个企业,甚至一个行业的压舱石。对于以设计和技术咨询为高端业务的华东院来说,技术创新就是定海神针。”
在方家山项目中,华东院应用了多个同类项目中的首创技术。其中,常规岛主厂房采用的降标高布置方案,更是带动了后续大批沿海同类核电项目设计改进方向。与参考电站相比,该方案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其中的典型案例就是主蒸汽系统“防甩支架”设计。
据了解,为了改进“防甩支架”方案,李儒鹏带领项目团队从零开始,对不同工况下的主蒸汽系统进行开创性的分析和计算,新的防甩结构设计为降标高布置实施创造了条件,还获得了专利。方家山项目中很多类似防甩支架分析技术的设计成果,均在“华龙一号”示范工程中得到应用。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
多年的一线设计经历,不仅将李儒鹏锻造成了华东院常规岛设计的栋梁之材,也让他见证了中国核电技术与装备的国产化之路。
李儒鹏感慨道:“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内涵之一是设备国产化。国内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不仅实现了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建设和自主运营,其设备国产化率更是达到85%。成果用数据突显,经历却曲折艰难。”
1998年,李儒鹏参与秦山三期核电工程,担任二回路调试副主管,参与整个调试过程,熟悉并掌握了国际设计规则。秦山三期核电工程积累的宝贵经验,为后续核电工程,尤其是“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的研发和设计,带来了诸多启发和帮助。
秦山一期、二期、三期核电工程、C-2项目、方家山项目、三门核电站等一系列重大工程,让华东院对国内外核电常规岛技术消化、吸收以及再提高,在关键设备研发,提高核电常规岛设备国产化率方面实现了整体的飞跃。
“‘华龙一号’首台机组的国产率已经达到85%以上。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K2K3机组是‘华龙一号’走出去的首个工程,‘一带一路’重点工程,有40多项设备由我国研制,国产化率更是达到了90%以上。”李儒鹏自豪地说。
K2K3机组于2012年启动,华东院负责常规岛设计,设备国产化是该工程重要目标之一,李儒鹏任分管总工程师。
百万千瓦等级的发电机断路器是机组主发电回路的“咽喉”。李儒鹏带领专项小组,与核电总包方和国内电气设备顶级供货商一起,进行了三年多的设备研制、试验以及设计方案优化,创造性地提出了“单向断路器”方案,卡拉奇核电站也因此首次采用了中国研制和供货的方案,为大型核电工程发电机断路器未来实现全面国产化积累了宝贵经验。
与核电互相成就
“工作24年来,我与同事们一道,几乎参与了中国近一半的核电项目。”对每个项目,李儒鹏都如数家珍。
他回忆道:“在C-2项目实施期间,各专业人员干劲十足。工艺安装高峰阶段,现场负责人董洪彬始终用‘三个二次’标准来要求自己,每天至少跑两次总包单位、两次施工单位、两次工地,他也因此被笑称为‘拼命三郎’。控制专业负责人孔飞一贯严峻、细致,解决了大量包括冲转、并网等多个工程重大节点前的大量技术问题和难题,被称为‘孔大师’,为工程提前111天并网作出了特殊贡献,感人的人和事说不完。有时候我也在想,大家的动力是什么。”
李儒鹏可能不知道,他就是同事们的“动力”之一。
方家山项目部员工说:“李总关注着工地上的每一个细节。开工前,他意识到大件吊装也许会遇到困难,便预先组织施工单位进行技术讨论,组织各专业人员开十几次协调会,保障了后续施工顺利。这种细致专注的精神感染了每个人。”
与李儒鹏多次合作的同事感慨道:“李总乐观、有亲和力,能够和各方人员融洽相处,这对工程顺利推进很有帮助。他对我们影响非常大,我总是在学习他的工作方法。遇到难题的时候,我总会不自觉地想,他会如何处理。”
目前,“华龙一号”常规岛技术已经成熟。从秦山重水堆工程、恰希玛工程、方家山工程到现在的“华龙一号”,李儒鹏带领华东院核电团队不断攀登高峰。他说:“身为技术人员,要健健康康为国家工作五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