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奋斗在海风劲吹的渤海之滨,也曾在冰天雪地和飞扬黄沙中拼搏,却始终坚守初心,带领工友兄弟由“工”变“匠”,向着知识型、学习型、创新型新时代产业工人迈进,把“知识型工人”的论文写在工地上。他就是中建优秀农民工党员、中建安装劳动模范、中建安装“工匠兄弟连”连长刘金路。
精益求精的农民工匠
2006年,22岁的刘金路从山东潍坊农村来到南京,成为一名管道工。初入城市的他铆足了干劲,暗下决心要干出一番成绩,重活、累活、脏活抢着干,不叫苦不喊累。
冬战大雪,夏练三伏,面朝钢管背朝天。刘金路用精益求精、坚持到底的“拗”劲,先后取得高级管道工、起重工、架子工等国家级操作证书。
13年来,刘金路靠着这股“拗”劲,带领“工匠兄弟连”40多名农民工兄弟从最基层的电焊工、管道工等工种做起,一路学习,共同进步。时刻践行工匠精神,充分展现精湛的施工技能:先后参与建设“千吨重百米高”河北海伟50万吨/年丙烷脱氢装置安装工程、国家核准的首个大型民营炼化项目、高端机电南京中电熊猫项目、“一带一路”咸阳彩虹光电项目和深圳国际会展中心项目等。并荣获江苏省工人先锋号、中建集团红旗班组等称号,以及被评为中建集团示范党支部、南京市学雷锋活动示范点等。
奋战一线的“抢险队长”
在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江苏瑞恒新材料一期安装项目上,35岁的刘金路正在巡检,轰隆的吊装声、尖利的电钻声掩盖了一切。
从清晨6时40分的早班会开始,刘金路已连续工作4个多小时,对安全生产极其严格的刘金路,每天2次的“例行巡检”必不可少。即使和工友们亲如兄弟,一旦工作出现一丁点差错也依旧十分严格,在工作群里点名批评,让大家引以为戒。如此“吹毛求疵”,正是源于刘金路“死里逃生”的真实经历。
2010年,刘金路在东北参建某石化项目,供应方送来的液化气缓冲罐上漏安装了一处盲板,导致阀门关闭不严,液化气泄漏,这意味着一丝静电即可带来爆炸。刘金路和项目经理冲到缓冲罐旁,顶着压力把盲板上紧,将阀门关闭。
事后,刘金路表示:“我们那么多的工友和家庭,一旦出现问题,谁能承受巨大的悲痛?谁能担责?”
抢险事件后,刘金路也“一战成名”。锦州、河北等地的石化项目随即找上门来,希望“工匠兄弟连”能参与他们的工程建设。至今,“工匠兄弟连”参建的项目从未发生过安全事故,这与刘金路和每一位工人多年来时刻用心呵护着“安全生产”的金字招牌密不可分。
锐意创新的蓝领“创客”
刘金路平时在工作上爱钻研、爱琢磨,想方设法节约成本、创新工艺。他带领工匠兄弟们以施工现场为载体,以“五小成果”为突破口,不断钻研基层技艺革新,已发明创新14项新技术,累计为公司项目管理降本增效超百万元。同时,刘金路利用碎片化时间充电、钻研,已获得2项实用型专利,并且成为被企业第一个送进高校培养的农民工大学生。
刘金路不仅自己积极要求进步,还主动担当起连里的“老师”。在他的影响下,又有3位表现出色的工友兄弟被企业选中送进大学深造。目前,这支队伍里有高级技师2人,高级工20人,中级工12人。刘金路感慨道:“这在以前,是农民工兄弟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都变成了现实。”
2015年7月,刘金路成为一名正式党员,在工作上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他利用农民工业余学校、队伍早班会、晚班会等时间,进行政策宣讲、理论学习,积极开展各类党建活动。目前,“工匠兄弟连”中已陆续发展农民工党员11名。
刘金路表示,作为新时代的产业工人,他和“工匠兄弟连”的弟兄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钻研技术、忠实履行职责,向着成熟型技术工人和优秀党员的目标不断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