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期不可能没困难,但我们班组成员都尽量自己消化,自觉担当,在抗击疫情的同时保证各项工作正常有序进行。”身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的余梦伦班组组长马英,这样总结疫情期间班组的表现。
图为奋战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的余梦伦班组成员。马英 摄
面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在航天科技集团一院一部的统一管理下,余梦伦班组全体成员互相顶岗、互相借力,共同克服困难,推进型号工作按计划有序开展。余梦伦班组主要负责运载火箭等的弹道设计、制导总体设计工作,现有组员19人,全部为硕士及以上学历。
互相补位奔赴发射场
按照计划,余梦伦班组共有4人需要在春节前后进入发射场工作。马英和韩雪颖早在春节前就已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腊月二十九分别返回北京和老家过春节。王建明、朱冬阁等几位同事不得不临时取消了离京出行计划。
大年初六,马英按照集团公司的隔离要求完成隔离后便返回发射场。他的爱人在医院工作,大年初二就回到了工作岗位。家里8岁、3岁的两个孩子只好送到父母家请老人帮忙照看。
从老家奔赴发射场的韩雪颖就波折了许多。为了早日进场,她把孩子安置在老家,自己早早回到北京自我隔离。到海南后,她又要按照发射场要求隔离15天才能进场开展工作。
发射场的工作不能耽误。作为同组成员,马英一方面完成好自己的工作内容,另一方面主动顶上韩雪颖的岗位,学习掌握新岗位的工作技能,在韩雪颖隔离的日子里保证型号工作进度。
班组另一位原本需要出差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同事还没满足隔离时间要求,朱冬阁主动请缨,代替同事进场。“朱姐是组里的老同志,也是专家,爱人也在一院工作,提出由她替代进场时,她没有任何犹豫。”副组长李文清说。
此外,2月份还有两支型号队伍要出发,程兴、王俊峰、田继超、汤亮随队进场,至此余梦伦班组将有8人在不同的发射场执行任务。对于赶赴发射场执行任务的员工,班组将继续采取“一对一”模式,定期关注其家庭情况,了解在防疫期间其家里的具体困难,并协调解决。
在京复工顶得上
余梦伦班组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班组成员必须要到办公室办公。在2月3日复工后的最初日子里,留在北京的同事成为最先顶上的几位主力。
班组通过梳理近期型号工作,细化工作替代关系,优先安排轮岗和居家待命,严格按照一部要求统筹安排到岗工作人员,控制人数,在满足防控要求的前提下保证具体工作的顺利推进。
班组副组长程兴从2月3日开始,几乎每天到岗。他一方面承担了近期紧急的部分型号判读任务,另一方面负责组内日常疫情统计和后勤保障工作。后续,他还要到发射场执行发射任务。
2月初就要进入发射场的王建明,在进场前和同在一院工作的爱人协调时间,轮流照看孩子,抓紧时间到单位进行进场任务文件和软件准备等工作。刘银负责型号科研论证工作,为了不在工作日和同事们“抢名额”,主动争取利用周末的时间到单位加班。
“想着自己手头的工作,隔离期满的同事都急着回来上班,型号工作没有因为个人原因推进缓慢的。”李文清介绍,本该轮岗值班,但整整一周大家都已经报满了名额。
“虽然组里每次都会叮嘱有问题及时沟通,但几乎没有人找我们解决问题,有困难大家都是先自己想办法解决和克服。疫情当前,组员们主动担当作为、团结协作的精神令人感动。”李文清说。
配合公司,做好后勤保障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余梦伦班组始终团结一致,积极响应各级工作精神,按照上级具体工作部署开展动员和工作策划,并全面行动落实。
早在春节前,余梦伦班组就利用微信群,及时传达各级防控疫情工作精神和工作安排,让每个人都绷紧这根弦;统计大家出行去向、交通工具、车次车厢或航班号、身体状况等情况,详细掌握全员在假期中的状态,制定全员行动动态表和观察期表格,确保做好假期疫情防控工作。
在复工后,针对航天幼儿园、北京各学校延期开学等情况,班组详细了解组内员工小孩的看护情况,对于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及时上报室里,并与一部协调解决。
为了避免组员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班组统计返岗人员的交通出行方式,对于没有私家车且家庭住址较远的组员,在全室内协调拼车,保证全部返岗人员顺利出行;考虑特殊时期自己带饭人数较多,分工会及时为班组添置微波炉;班组还密切关注在单身宿舍观察的青年员工,了解其身心状态以及生活具体需求和困难,协调各级统一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