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阿坝州金川县嘎斯都村朗通牧场,皑皑白雪映照着湛蓝天际。中国华电四川公司扶贫干部李洪川一行人,在海拔4400米的高寒缺氧高原上,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来到这片开阔的高山草甸上,进行现场踏勘。
朗通牧场植被稀少、氧气稀薄,阳光却是这里最富足的自然资源。在此,华电四川公司规划建设一座高原光伏电站,为地方经济发展增添水光互补的新动能。嘎斯都村村长头尔基感慨道:“华电在这里投资建设了两座水电站,修了桥,现在还准备建太阳能发电。今后我们的生活肯定会越来越好。”
2015年,华电四川公司依托金川俄日河水电项目开发,与阿坝州金川县英布汝村、温不汝村和嘎斯都村三个贫困村结为定点帮扶对象。五年间,华电人与老区人“千里结亲”,为扶贫攻坚想点子、找路子,深入困难群众摸实情、做工作,为贫困户脱贫办实事、办好事,双方交流互动的情越走越亲,对口帮扶的线越拉越紧,脱贫致富的路也越拓越宽,乡亲们的日子变得越来越红火,俄日河两岸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9年7月,三个贫困村高质量通过省检国评,金川县全县成功实现了脱贫摘帽。
打通“最后那一百米”
“现在水泥路修到了咱家门口。村里有人要修房子,几个电话过去,住在山下的亲戚不一会儿就到了。感谢政府,感谢华电。”在俄热乡英布汝村三组,村委会书记昌昌对华电四川公司派出的帮扶责任人称赞道。
2014年前,英布汝村是十里八乡有名的“落后村”,自然条件严酷,村组分散,交通不便,村民从家里到乡上近2000米都是踩出来的土路,雨雪天气道路根本无法通行。2014年初,华电金川公司前期项目人员顶着呼啸的山风,踏进白雪茫茫的群山,对俄日河流域水电开发项目“五通一平”工作进行实地勘探。当时,在俄热乡仅有的一条临河县道上,老村长容中的介绍让前期勘探的华电人心情凝重。容中说:“群众最大的心病就是公路不通。种出的粮食,若请上两个人挑到山外卖,卖得的钱还不够路费。”公路不通就如同动脉栓塞,工程机械运不进来,山里的物产也运不出去,乡村经济无法发展。
要打通这条进场公路,需要修建、改建、扩建的施工道路多达40余条。征地移民涉及范围广,工作量大。没有路,工程建设是空中楼阁,脱贫工作更是无从谈起。加快推动进场道路建设的号令一下,华电金川公司负责征地移民工作的陶刚天天泡在俄热乡,和乡干部一起挨家挨户做征地移民工作。“我们之前担心会有‘钉子户’。没想到老乡们这么支持,连她姆大妈都帮着我们做工作。” 陶刚口中的“她姆大妈”,已经89岁了,参加过游击队,新中国成立前就入了党,是英布汝村党龄最长的老党员,村里人都很尊敬她。
征地移民工作如期完成,群山之间响起了“轰隆隆”的爆破声。道路延伸到了大山深处,水电建设也在俄日河畔紧锣密鼓地展开了。
2016年,华电四川公司再一次对金川水电项目的进场道路进行规划变更,修建了一条横跨俄日河两岸的交通环线。这条建有8座桥梁、总长近4000米的道路,成功打通了山上村庄与山下220省道连接的“最后一百米”,让英布汝村等5个村庄直接受益,两岸老百姓的出行更加方便了。“盼了这么多年,路终于通了。我腿脚不好,十多年没有进过县城了,这下总算可以再去县城看看当年红军留下的纪念了。”她姆大妈颤抖着嘴唇说道。
要想富,先修路。华电四川公司大力推进民生设施建设,努力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先后投入1200万元修建跨河桥11座,修复公路35公里、硬化道路2公里,投入80万元为英布汝村到二安沟自然风景区修建道路,投入33万元为嘎斯都村腾龙寺旅游项目打通道路,投入35万元援助温不汝村三乃寨大桥建设。修通了致富路,山货成了抢手货,村民的日子也有了盼头。
逐渐走出贫困的小山村,还在发生新的变化。随着华电在建项目的加快推动,大量社会岗位逐步释放,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到电站建设现场打工挣钱,乡上的人气越来越旺,有的村民顺势办起了饭店、客栈、修理厂,自家农田种出来的土豆、冬瓜、大白菜等直接销售到电站营地……
“以前除了种地没别的事做,收入不了几个钱。现如今,我老公考了驾照,在工地跑运输,我也在营地里面做保洁,两个孩子都送到城里读书了。”村民普小兰说起现在的生活满脸洋溢着幸福。截至2019年末,华电四川公司依托金川水电项目建设,向符合要求的当地村民提供就业岗位680人次,增加收入2000万元,让“输血式”扶贫逐步变为“造血式”扶贫。
把“穷根”彻底拔出去
华电盐源公司职工伍贵是一名来自大凉山的彝乡汉子,2015年他主动请缨参加第一批援藏驻村工作,成了俄热乡英布汝村第一书记。他说:“我来自彝族地区,知道贫困山区少数民族同胞的生活困难,就是想过来帮他们过上更好的日子。”为了尽快摸清英布汝村贫困情况,他每天踏着厚厚的积雪和湿滑的泥土,深一脚浅一脚入户调查,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跑完了分散在方圆十几平方公里的174户人家。
2016年,华电四川公司联合地方政府产业发展资金,投入5万元为英布汝村修建了年出栏150头的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伍贵和村干部挨家挨户地走访,苦口婆心地劝导,让村民们成了合作社“股东”。村民没有生猪养殖经验,伍贵又立即带着几个年轻人,跑遍了金川县及周边的生猪养殖场、饲料加工厂和设备厂,主动上门“拜师学艺”,回到村里,再手把手教给乡亲们。就这样,英布汝村第一批生猪养殖红红火火搞了起来。
精准扶贫不仅要“扶志”,更是要“扶智”。2017年4月,贫困户阿格被选送到雅安市学习了一个月的生猪养殖技术。现在,他成了英布汝村的“土专家”,谁有疑问都来请教他。“以前我们种一亩青稞,一年也就700元收成,只能紧巴巴地过生活。多亏华电修了这个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我们养的猪还可卖到电站去,光这一项我能增收6000元。”站在新砌的猪圈旁,49岁的村民洪永林笑开了花。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8年1月,英布汝村通过四川省脱贫攻坚考核验收,伍贵荣获了“俄热乡优秀第一书记”“金川县优秀驻村干部”“四川省2017-2018年优秀驻村干部”等多项荣誉称号。
随后,华电四川公司又把贫困程度更深、脱贫难度更大的嘎斯都村交到了伍贵手里。与英布汝村的情况大不相同,海拔近3500米的嘎斯都村是一个近乎与世隔绝的山村,村民们祖祖辈辈都以放牧为生,过着靠天吃饭的生活。2017年,嘎斯都村全村47户270人,人均年收入仅3000元,贫困发生率近30%。
结合高原藏区特色,华电四川公司为该村制定了以牦牛养殖为主、藏药销售为辅的精准扶贫方案。2018年深秋的一个晚上,伍贵结束完一天的摸排工作,和村干部一起讨论起集体养殖牦牛的事儿。“村民们长年生活在山腰。”他指着入户登记手册说道,“首先要改变老乡们的传统思维,用好他们养在草地上的黑宝贝儿,让牦牛来拔掉百姓身上的‘穷根’。”
然而,对于世代游牧的藏族村民来说,不太接受把自家的牦牛交出去。他们有自己的顾虑——“牛都没有了,家里吃啥?”伍贵再三登门,诚恳劝导。村民格西罗布把自己50余亩草地和20头牦牛全部转到了村集体,一家人轮流到山上当生态管护员,不仅拿到了稳定的工资,还享受到分红,医疗、养老等也都有了保障。格西罗布说:“以前,牦牛大多放养在山上,由于无人管理,很多牦牛都死了。现在多亏了华电,牦牛可送到电站去,还能卖到大山外面。”如今,格西罗布说一家可支配年收入已达20000元,顺利实现脱贫摘帽,向着小康生活不断前进。
充满希望的日子就在眼前
叮铃铃……叮铃铃……一阵急促的电话铃想起。“来爸爸,我是拉姆。告诉您一个好消息,阿坝州军分区医院让我明天去报到了。我终于有能力报答帮助过我们的叔叔阿姨们了!”电话的那头是温不汝村的藏族姑娘泽郎拉姆,此刻的她兴奋不已。
“拉姆,太好了,要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我们大家一直都在关心着你。”电话这头是华电四川公司职工来铁军,听到拉姆传来的好消息,来铁军悬在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了。
2018年11月25日,突如其来的一场变故改变了拉姆的人生轨迹。母亲在劳作中突受重伤昏迷不醒,住进了ICU(重症监护)病房,巨额费用让这个本就一贫如洗的单亲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家里唯一的劳动力倒下了,拉姆和妹妹卓玛悲痛交加,却又手足无措……
拉姆所在的温不汝村是华电四川公司定点帮扶村,她们一家是建档贫困户,也是华电四川公司职工来铁军爱心结对帮扶家庭。得知这一不幸的消息后,华电四川公司第一时间组织募捐,来铁军发起了爱心众筹,华电人用“度度关爱”的社会责任,向这个不幸的贫困家庭奉献爱心,不到两天时间就收到了10万元“救命钱”。随后,华电四川公司派专人赶赴医院,送去了华电人的问候和祝福。一笔笔捐款,汇成着一股股甘泉,滋润着悲伤的心灵,给遭受不幸的家庭带来了希望。拉姆在感谢信中写道:“谢谢所有好心人,我一定会记住大家的爱和每一笔捐款,以后我会更加努力的。”
谈起第一次见到拉姆和卓玛,来铁军回忆,那还是在华电四川公司第一届“华蜀之光·携爱同行”爱心结对活动上,公司组织志愿家庭与定点帮扶村的贫困家庭爱心结对,当时16岁的拉姆领着妹妹卓玛参加了活动。“我带着小朋友们到成都的时候,卓玛只有这么高。”华电四川公司驻村干部鲁福友用手比画着。那年夏天,拉姆和卓玛穿着来爸爸、王妈妈买来的新裙子,和新认识的小伙伴们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暑假。她们第一次参观了四川省科技馆、省博物馆,第一次参加了短期兴趣班。从此,拉姆和卓玛也有了牵挂着她们的汉族亲人。
2019年6月,华电四川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仇甜根到任不久,就奔赴金川县定点帮扶村考察调研脱贫攻坚工作,与乡村干部、村民代表围炉畅谈。“今年是开展‘华蜀之光·携爱同行’爱心结对活动的第三年。我们要把这个活动一直办下去,将知识改变命运的理念传播给更多的藏区学童,用度度关爱的温暖点燃孩子们心中希望的火种。”仇甜根说道,“扶贫的关键就是要扶智和扶志,方法选对了,才能带领贫困家庭走出一条越奋斗越幸福的光明路。”
三年间,华电四川公司通过不断摸索与实践,将“华蜀之光·携爱同行”志愿服务项目逐步从初期的小型、单一、临时性活动,做成有品牌、有特色的志愿服务项目,共有25家贫困家庭学生与公司志愿家庭签订了“手拉手”爱心结对协议。据悉,每户家庭还为小朋友“私人定制”结对计划,走进双方家里开展为期两周的藏汉家庭“双体验”活动,搭建起从线下见面认识到线上长期联络的沟通桥梁,引导贫困家庭孩子用知识改变命运,为纯真朴实的梦想注入奋斗幸福的力量,给贫困家庭脱贫带来深远的影响。
点击图片 直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