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熇:奔月路上,追梦未曾去过的地方

文章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0-09-18

从2001年开始,她参与了我国整个探月工程“绕落回”发展战略的论证,并参与了嫦娥一号、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几个探测器的研制。她就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嫦娥四号探测器项目执行总监兼副总师张熇。

“那是无法言说的喜悦”

当嫦娥四号成功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冯·卡门撞击坑实现软着陆时,张熇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现场掩面而泣的照片在社交网络上热转。“其实现在想就是挺激动。”回忆起那一刻,张熇依旧记得那种无法言说的喜悦,“这是世人以前没有做到的,终于被你首先做到了,你想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2013年12月,嫦娥三号成功在月球着陆。大概2014年春天,我们开始筹划嫦娥四号的工作。”张熇坦言,“当时我们考虑是更稳妥地选择去正面找个不同以往的着陆点,还是去一个从未去过的地方。”

在常人眼里,嫦娥四号继承了不少嫦娥三号备份的产品,被当作成熟型号对待,却不知嫦娥四号研制要攻克四大技术难题,实现3个国际首次、2个国内首次目标,特别是要面临其他航天器从未到过的月背的全新环境,技术新、难度大。

用张熇的话说,嫦娥四号要落在月球背面,国内科研人员只能“从零开始”,请教各方专家,研究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困难。

做探索性研究的感觉,就像是在黑夜中摸索。面前是一片迷雾旷野,不知道要花费多少时间。团队成员、老搭档吴学英说,他们只能不断尝试,“可能前面有100条路摆在我们面前,然后有的人运气好,可能第一下就试出来了,但有可能运气不好,试了99条都没试出来,只剩最后一条,就看你还有没有勇气去试。”也正如此,张熇和她的团队基本没有按时下过班,晚上加班已是家常便饭。

勇敢探寻的力量

从1958年至今,人类历史上已经有110多次月球探测,但着陆探测却只有大概不到20次,而且还都是着陆在月球正面。月背着陆是第一次。张熇坦言,主要原因是月背着陆技术难度太大。

除了“没人去过”,对于科学家来说,月球背面也是一个梦寐以求的地方。“包括整个月球的演化,包括低频射电天文的观测,月球背面都是特别好的研究对象。所以,我们一直认为,不是其他国家不想去月球背面或者说月球背面没有价值不去,而是因为种种技术的原因。”

张熇及其团队技术人员为了解决地月中继通信问题,为嫦娥四号设置了中继星;为了解决蓄电池过大过重的问题,采用了同位素温差发电;为适应月球背面崎岖地形,设计了全新的着陆导航控制策略,优化了导航敏感器的性能指标,实现了全自主、接力避障、高精度的安全着陆……

思考是张熇喜欢做的事。当周遭安静下来,感官变得敏锐,精力集中于一线,头脑和思路变得异常清晰。她的同事们都知道,张熇好像有用不完的精力,常常不怕麻烦、不怕累地不断思考问题,大到型号任务,小到开会时用到的资料。

26年以前,张熇刚刚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来到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读研究生。那时,当自己的想法和导师相悖时,她会把所有的方法试一遍,最后发现导师说的是对的。后来她慢慢发现,这源于长期经验积累和严密分析所形成的“科学直觉”,就像在路上看到一辆飞驰而过的汽车,有经验的人一定会本能地闪躲一样。

如今,她成了那个给团队指路的人。她说自己不相信运气,只相信实力。“我相信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背的实力,因为这个结果完全是按照逻辑一步步严密论证来的。我很高兴,因为这是一次中国自主的、严密逻辑的胜利。”

对航天是永远的热爱

回顾起自己和航空航天结缘的经历,张熇还是无法说清这种莫名的热爱。

望着满天的星斗,她常常想:宇宙之外是什么?都说宇宙是无穷的,无穷是什么?初三时,张熇订阅了《航天》杂志,喜欢自己动手做实验。高中毕业,她遵从初心报考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读飞机设计专业,后报名转到宇航学院空间飞行器设计专业,毕业后去了五院读航天动力学的研究生……一切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她性格率直,最受不了的就是态度不认真,比如写测试总结,不仔细判读,出现错误,“明明可以避免的错误,因为不负责任而出错,这是不能容忍的。”在工作中,令她着迷的永远是最重要、最困难的问题。有次讨论一个问题,张熇提高音量,和同事“吵”了起来,但争论过后,她很快就恢复平静。这位49岁的航天人大大咧咧,留着一头短发,由内而外洋溢着小女孩式的热情。

“小女孩”也是张熇周围的朋友对她最常做出的评价。她兴趣极广,话剧、网球比赛……都能滔滔不绝地聊起来。张熇同单位的师妹、闺蜜杨芳透露,周末张熇经常带着家人一起去周边游,还和儿子一起当上了天文爱好者,买了天文望远镜等装备,一看就到大半夜。

“航天人的特别的智慧,往往会给我特别大的触动,觉得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实现一些别人可能做不了的事情。你亲手去做了,把它做成了,这种感觉特别的好。”张熇感慨而言。

【责任编辑:龙静怡】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